【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刘洁:向警予——以宣传组织的力量缩短历史进化过程
10月2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系列讲座2025年第6期在学院三楼报告厅顺利举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刘洁教授主讲“向警予:以宣传组织的力量缩短历史进化过程”。刘教授通过梳理向警予的生平经历、新闻宣传实践及思想贡献,带领听众重温中国共产党早期宣传工作现场,深入阐释红色新闻传统的生成逻辑与当代价值。学院副院长王敏教授主持讲座,50余名师生参加。
刘老师在讲座中指出,向警予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女性领导者,更是党的新闻宣传与群众动员工作的重要奠基人。作为中共创建时期的发起人之一,她在动员群众、创办报刊、组织女工等方面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在向警予看来,宣传不是孤立的口号传播,而是与组织紧密相连的实践,是“以少数先觉者带动多数后觉者”的关键路径,更是通过有意识的传播与组织“缩短历史必然进程”的有力手段。
围绕这一核心观点,刘老师从多个宣传实践场景作深入阐释。在思想启蒙方面,向警予始终以报刊为重要阵地。在湖南、上海和武汉等地,她主编或参与《女界钟》《妇女周报》《向导》《大江报》等报刊,强调报纸是“改造思想、滋养思想的有力武器”。面对普通工人、女工与学生等读者群体,她坚持使用通俗语言,反对空洞说教,强调宣传必须回应群众现实关切。同时,她始终主张报刊应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服务民族解放大局,既要真实反映社会底层处境,更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引导舆论方向,避免将一些现实问题窄化为抽象的道德议题。在宣传路径方面,向警予始终将“深入群众”作为根本方法。她从不局限在书斋里写“给群众看的文章”,而是主动走到群众中去,明确提出宣传的意义在于帮助群众认清“我们的要求就是政治要求”。工人运动时期,她组织工人罢工,为缩短工作时长和改善劳动条件而奔走。这些都是将宣传转化为组织力量、将舆论转化为集体行动的生动例证。
刘老师还客观分析了当时宣传工作的现实局限。由于受众文化程度不高,文字传播难以直接覆盖底层群众,往往要借助受过一定教育的“骨干”进行二次传播与面对面交流。刘老师指出,“如何将信息真正传递给最需要的人”是革命时期新闻工作的核心难题,而这一问题在融媒体时代依然存在,并以“触达谁、怎么触达、触达后如何转化”的新形式延续至今。
讲座结束,王敏老师作总结。他认为,刘洁教授的讲座以向警予的革命生涯与宣传思想为核心,内容翔实、生动感人,让人深刻体悟到这位备受毛泽东同志推崇的中国共产党女性创始人的理想信念与民族使命感。通过对向警予生平及报刊活动的全面梳理,刘教授不仅还原了她在中共早期新闻宣传和思想启蒙中的重要地位,也展现了她在艰难环境下仍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精神力量。向警予强调“报刊是改造思想、滋养思想的有力武器”,主张宣传工作必须贴近群众、反映实际、服务民族解放。这种坚守新闻宣传阵地、始终关注最底层群众命运的职业操守,令人敬佩。
互动环节中,师生还围绕“宣传缩短历史进程”“新闻传播史研究范式”等议题踊跃提问。刘老师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不应停留于理论层面,而应视作一套经实践检验的工作方法,依靠事实与表达凝聚社会共识,通过新闻报道与议程设置引领行动方向。这也是向警予宣传思想的长久生命力所在。
(李轩晨、曾茜)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秋日游云梦 简牍传楚韵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退休教师开展重阳节活动
2025-10-30 18:36:17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刘洁:向警予——以宣传组织的力量缩短历史进化过程
2025-10-30 14:45:10 -
我院五位老师荣获第十四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25-10-23 16:54:48 -
我院四位老师获批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
2025-10-23 16:42:23 -
学院本学期第一场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2025-10-23 16:4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