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评论》建设座谈会顺利举行
2025年9月13日下午,《新闻与传播评论》编辑部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期刊建设座谈会,邀请校内相关领导与专家共谋未来的发展之路。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学术服务处邢涛处长,新闻与传播学院书记刘朝晖出席会议。活动由期刊主编姚曦教授主持。
邢涛副院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文科与社科类期刊的发展状况与特色,对《新闻与传播评论》的长足进步表示肯定。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吴世文教授的致辞强调期刊对学院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与贡献,表示学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编辑部的发展。
主编姚曦教授首先感谢各位专家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介绍期刊的宗旨、对质量的追求以及关于特色化发展的思考,强调期刊建设要加强为学院的学科与专业建设服务。副主编刘金波编审以“传承”和“发展”为关键词回顾刊物的历史沿革,总结不同阶段的经验得失,强调期刊作为“学术公器”和“学术检验器”的价值。
在交流讨论环节,期刊编委会主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强月新教授强调,《新闻与传播评论》前一个阶段重视规范化发展,重点突出办刊质量,以后可以在更高的平台上策划选题,进一步壮大作者队伍和提升影响力。期刊顾问刘汉俊教授建议,期刊要继续深耕质量建设、作者建设和队伍建设,在学术交流和选题策划中探索特色化发展之道,在更高的办刊质量、更大的作者队伍、更好的主题策划、更强的编辑团队和更多的学术活动等方面下工夫。学院副院长陈波教授在呵护期刊发展、办出期刊特色和进一步对接国家战略方面提出建议。学院副院长王敏教授建议进一步关注智能化发展方向的选题,加强国际化发展,并同步迭代关于规范方面的细节要求。
期刊编委、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教授在总结中强调,期刊是学院、学科的名片与品牌,可多邀请院内学者阐对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理念与思考,在交流中提炼和传播学院发展的特色,并加强同海外学者的联结,从传播创新的实践土壤中发掘创新性选题,从本土化、特色化、国际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期刊的建设与发展。(肖劲草)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新闻与传播评论》建设座谈会顺利举行
2025-09-18 15:08:07 -
媒体链接 | 新华网 | 这个暑假,武大研究生“行走长江·记录中国”
2025-08-28 16:02:14 -
2025年跨文化传播研究工作坊在西北民族大学举办
2025-08-22 11:05:16 -
刘汉俊 || 长江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
2025-08-21 09:44:05 -
我院廖秉宜教授《智能传播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书首发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举行
2025-07-30 10: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