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校园新闻

312010-03
2010-03-31

易中天重返母校专题讲座侧记

本新闻来自:SJC


学生记者 李飞 蒋琼荣

 

是什么让人文馆一次次掌声雷动,是什么让人文馆人潮澎湃……易中天时而模仿,时而唱起小调,在这个团聚的日子里,他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向人们讲述历史的故事。

 

再聚首

327下午二时,武汉大学新闻系摄影专业1988级毕业20周年团聚活动特邀易中天重返母校专题讲座在人文馆主厅正式揭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武汉大学宣传部和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武汉大学新闻系摄影专业1988级毕业20周年团聚活动筹委会协办。

老师……”,易中天刚刚出现,人文馆就响起了一阵洪亮的喊声,伴着掌声,1988级新闻系摄影专业的校友全部起立,以此表达大家对他的尊敬之意。易中天曾经是这批1988级校友的老师,情谊深厚,而如今,时隔多年,于母校他们终于再次聚首。易中天为此特地带来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岁月”赠送给这些往日的学生,而1988级的校友们也以老照片、毛笔等回赠给他。

易中天笑着说道:“教授是会退休的,只有武汉大学校友的头衔是不会变的。”话音刚落,台下掌声雷动,观众们一次又一次地起立,热烈响应。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随后,易中天就本次讲座的主题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展开了分析。他认为,原因包括心智的成熟,社会的巨变和士人的崛起三个方面。

“中华民族是早熟的儿童,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已成熟。”他提到,在西周时期,周公创立了礼乐制度、宗法制度和封建制度,这些制度是相当的高明。在分析的过程中,他还巧妙的把天下比作总公司,天是董事长,天子是总经理。“董事长就应该不懂事,但现在的董事长太懂事了,应该要授权给总经理管理,然而总经理还有干得好的和干得不好的,有德得天下,失德则革除天命。”说着,他就模仿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腔调,而这就是礼乐制度中除以人为本外的第二方面——以德治国。但他认为以德治国还是存在问题的,德需要诉诸良心。就此,他生动地讲述了孔子和他最调皮的弟子宰我讨论守孝的故事。同时,他说道,礼是德的制度化,具有等级和规格,目的是维持秩序,乐则是为了保证和谐。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礼和乐这四者就共同组成了礼乐制度。此外,易中天还解释了宗法制度中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以及封建制度中的国与家的内涵。

后来,这些制度因为“子公司造分公司的反,分公司造总公司的反”而最终崩溃。“耗子腰里别着枪,你就起了打猫咪的心。”易中天形象地以此来形容各个诸侯国兼并强大的历史现象,“春秋战国正处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这便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第二个原因——社会的巨变。“文明的前进是以道德的堕落为代价”,紧接着,易中天讲述了当时一个战争的故事,“秦国坑蒙拐骗,楚怀王见利忘义,韩赵趁火打劫”,社会没有了道德,于是就出现一批有思想的人开始思考中国该向何处去。

“问题提出来就要有人来回答,那便是士人。他们没有‘不动产’,他们是流动的,但他们是人才。”易中天说。士人崛起,当时各国对士人非常尊重,就此,他以孟尝君及其门客的故事为例向观众们进行解释,并唱到“春天里来百花香……”。“那时的知识分子是完全自由的,人生的自由带来了人格的自由,人格的自由又带来了思想的自由。”他笑着念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


七嘴八舌话古今

  在观众的时而沉思时而捧腹大笑的欢愉中,关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的大餐已歆享而过,接着便进入现场互动环节,88级的学长因为久不归校,和易老师见面不易而优先获得和易老师交流的机会,其中一个老校友问道怎么看待现在中国的崛起。易老师回答说如今的中国俨然已是经济大国军事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大国,要成为文化大国关键是要有拿的出手的干货,唐朝就是这样的一个帝国。如若不然,别说是三枪,就是弄一千枪也不行。又有一个校友问道:易老师,请问您是怎么看待我们这些88级的学生的。易中天回答道:请问你是媒体吗?你这不是逼着我讲你们的好话吗?这个问题我不予回答。现在的媒体就是拿个话筒杵在你面前,逼着你说他好话,他语重心长的说,媒体朋友们,不要绑架别人啊。楼道里,座位间满满的都是人,大家都争抢着和易中天互动的机会,一位老校友又问道:中国最近有些人在倡导创立宗教,您怎么看这事,易中天说:无神不等于无畏,无畏变无耻,不能崇,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宗教,现在突然弄个宗教十有八九是邪教。听及此,场下掌声雷动,和声一片。一位在校的学生终于抢到了话筒,他激动的问未来中国有没有百家争鸣,声音禁不住的颤抖。易中天回答说,未来有没有百家争鸣我不知道,但历史一次次的告诉我们有百家争鸣必有焚书坑儒,所以欲想有百家争鸣必先断啦焚书坑儒的后路。对于最近两会上武汉大学校长顾海亮提出的大学去行政化的问题,易老师一字一句的说他愿意持审慎观望的积极态度。

一场纪念意义的讲座在掌声喝彩和沉思交错中结束了,这一天是周六下午,趁着春光明媚年华正好,在文化的光影里遨游一番能揽尽的怕不仅只是这场讲座的余味吧。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