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6年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实施细则
欢迎报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院拥有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授予权,2026年我院博生招生专业为新闻传播学,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与融媒体、智能传播、跨文化传播、广告与传媒经济、社会文化传播等方向。
根据《武汉大学202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章程》和学校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招生计划及报考条件
2026年我院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共计14人(不含专项计划),均为全日制,已招收硕博连读生1人。
| 招生专业 | 招生研究方向 | 招生计划 | 备注 |
|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 2 | |
| 传播学 | 2 | 已招收硕博连读生1人 | |
| 广播电视与融媒体 | 1 | ||
| 智能传播 | 2 | ||
| 跨文化传播 | 3 | ||
| 广告与传媒经济 | 2 | ||
| 社会文化传播 | 2 |
二、组织管理
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院博士招生工作。下设候选人审核小组和考核专家组。候选人审核小组负责候选人遴选;考核专家组负责具体考核工作;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考核结果决定拟录取名单。在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中,我院将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完成好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
三、外语水平要求
1.报考我院的普通类全日制考生(非专项计划考生)的外语水平需要达到下列条件之一,不符合要求者不能报考。
a.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SSCI、A&HCI刊物上发表新闻传播学类的英文文章;
b.雅思(IELTS)成绩6.5分及以上或托福(TOEFL)成绩90分及以上或GRE成绩310分及以上(有效期内);
c.大学英语六级成绩425分以上,或英语专业八级成绩合格以上;
d. 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参加全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并获得学位。
e. 参加武汉大学组织的2026年第一批次博士外语水平考试,成绩达到学院要求。
2.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支援西部高校、支援部省合建、援疆师资”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全部参加武汉大学组织的2026年博士外语水平考试。具体见学校博士招生章程。
四、材料提交
考生在完成网上报名(报名时间2025年11月25日-12月9日,要求详见学校招生章程和报名公告)后需在2025年12月10日前将申请材料(纸质版)按以下顺序整理后寄到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考生须提交的材料有:
(一)入学申请。包括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及报考研究方向;
(二)《武汉大学2026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卡》(网报系统打印);
(三)最后学位、学历证的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学信网学籍认证报告,本校应届毕业硕士生也可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入学前补验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并交复印件);
(四)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出具的《专家推荐书》(网报系统生成打印。推荐人姓名、所在单位、职称等信息将对外公布,向我校推荐过考生、但考生存在提交虚假材料、考试舞弊以及实际信息与推荐意见明显不符合者,请勿再向我校推荐考生);
(五)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须加盖校级主管单位或所在单位人事档案室的公章);
(六)相关证明、说明材料。包括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毕业论文摘要、目录等);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各类外语水平证书或证明材料;说明个人特别成就、能力的其他材料。
纸质版申请材料须与网报系统中的电子版保持一致,若不一致所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邮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307),邮编430072,电话027-68752684
邮寄方式:EMS或顺丰(不含顺丰同城),不接受其他快递寄送方式。申请者须在规定时间内向学院邮寄纸质申请材料,逾期将不再接收且视为自愿放弃申请资格。外包装注明“考生姓名-报考研究方向—博士生申请材料”。
我院拟在2026年1月6日前对考生提交的纸质报名材料进行审核,并确定候选人名单。
五、确定候选人
学院成立博士招生审核小组,负责审核报考学生提交的材料,根据材料内容确定候选人名单,候选人和招生人数的比例一般为3:1,公示无异议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六、现场审核
综合考核前带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往届生)、学籍证明(应届生)、考生信息卡到学院办理资格审核。
七、综合考核
学院组成专家考核小组对候选人进行考核,综合考核内容包括:
1.学术素养。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查候选人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学术研究兴趣及研究能力等,本考核将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
2.培养潜质。占总成绩的50%,结合候选人学术研究经历,主要考查候选人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潜质。本考核以面试的方式进行,学院根据不同的报考专业方向分成若干考核小组进行,考生须提前准备好PPT,介绍内容包括自我介绍、教育背景、专业特长、研究计划以及其他相关材料,时间以20分钟为宜。
3.外语水平。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查候选人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的外语应用能力,主要考核考生的英语文献阅读及摘要写作等能力,该项考核以笔试方式进行。
跨一级学科报考的考生(判断依据为考生所学专业代码的前4位与报考专业代码的前4位是否相同,不同则为跨一级学科)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学位课程(笔试),加试科目:新闻学理论研究、传播学理论研究。
综合考核时间计划安排在2026年1月中旬。学院会提前在学院官网上发放相关通知,请大家关注学院官网通知。
综合考核收费标准为180元
八、录取
1.录取原则:遵循“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原则,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招生计划、考生综合考核总评成绩确定初录名单并报研究生院审核,并按要求公示拟录取考生名单。
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不予录取。
综合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各单项考核成绩、综合考核成绩低于60分不予录取。
2.录取类别:录取类别见《章程》。我院2026年招收以下两类学生:
a.全日制非定向就业:录取时须将档案及工资关系转入我校,毕业时按照学校推荐、本人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b.全日制定向就业:专项计划考生
3. 考生体检工作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的标准及我校的补充规定执行,体检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其他未尽事宜请参见武汉大学2026年博士招生章程。
监督及咨询电话:
新闻与传播学院:027-68752684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027-68754920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公告
-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6年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实施细则
2025-11-25 16:05:09 -
关于中共武汉大学第十届委员会第二轮巡视第一巡视组巡视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的公告
2025-11-12 14:50:24 -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系列讲座 2025年第6期
2025-10-28 09:55:35 -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系列讲座2025年第5期
2025-10-21 10:33:08 -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6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
2025-09-21 17:02:02 -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5年“研究生学术创新奖”拟上报名单公示
2025-09-16 17:31:56 -
关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6年推免生接收预报名的通知
2025-09-05 09:49:37 -
新闻与传播学院关于做好2026届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2025-09-03 11: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