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卫视主持人大冰武汉大学畅聊会成功举行
武大的樱花刚刚盛开,熙熙攘攘的人群给校园增添了更多乐趣,与此同时第四教学楼的某一间教室,也不断爆发出连连的欢笑声。2014年3月21日下午,由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大冰百城百校长聊会在教四301拉开帷幕,而这次畅聊会的主角——山东卫视主持人、民谣歌手、背包客、畅销书作家——大冰,将会跟大家一起分享他的“成长·故事·民谣”。
行走的幸福故事
下午3点钟,大冰准时到场,在主持人精彩的介绍后伴随着大家热烈的掌声走进早已爆满的教室,上台后还不失幽默的打趣说自己并没有主持人介绍的那么厉害,很快就拉近了他与学生们的距离。
在畅聊会开始之初,工作人员为大冰送上去一把椅子,大冰开玩笑说那把椅子很像是自己酒吧里的,也由此拉开了他要谈的第一个话题——旅行。“走江湖、跑码头,空手来空手走不好,所以在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大冰的一席话立刻引起台下众多粉丝的欢呼声,大家纷纷猜测这份大礼究竟是什么。大冰询问有没有粉丝是当天过生日,从中选了一个年龄最小的寿星上台,并在小寿星随身携带的大冰的《他们最幸福》这本书的首页,写上了他的酒吧“一年内免单一月”承诺。
接下来大冰征求台下粉丝的意见,问大家想听书里的哪一段故事,最后选择跟大家分享呼声最高的《不用手机的女孩》。那是一个关于旅行的故事,从酒吧里的偶遇哭泣的女孩,到走路去珠峰。在此期间,大冰并不鼓励大家跟风一样辞职去旅行,并通过那个女孩背后的故事向大家讲清了其中的缘由。但是大冰又说:“有时行走有它的魅力,那就是通过调节你的生理而调节你的心理”。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无法面对的事情,想要放弃自己,当遇到这样的事时,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其实人生最恐怖的事情是内心缺乏力量,如果一个人拯救了自己,愿意一个人走,就代表心中又充满了力量。大冰和那个女孩行走了七天,最后女孩选择一个人勇敢的向前走,那时女孩心中一定是再次有了力量。这样的故事看似和浪漫无关,但是一定和幸福有关。
有深度的学术
讲完旅行之后,大冰希望通过一些略显“狂妄”的话,来讲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而这个学术的话题就是他关于“牛逼”的定义。“我所认知的什么叫做牛逼,就是30多岁时回首往事,敢对别人说‘我过去的十年相当于你们的十个十年’”,大冰给出了他的看法。
我们父辈成长的那个时代,大部分事情都有一个标准答案。无论是父辈还是我们都或多或少有童年缺失的经历,然后又加速变成一个中年人,那么人生中是否有自己的选择?我们总说要努力、要奋斗,可努力、奋斗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成为一个中年人么?亦或者是为了一点存在感和所谓的安全感,而努力和奋斗。大冰说:"当我曾经也是大多数人中的普通一员时,偶尔会有片刻觉得自己不是那么幸福,会有怀疑,有动摇",并告诉在场有过类似想法的人:“不要觉得孤单,因为世上还有和你一样的同类,请相信世界上真的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这种生活之所以离你遥远,是因为你不了解。”也由此引出了《他们最幸福》这本书书名的来历,并说明了这种分享的意义:如果我们这一辈子都无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至少在年轻时有权利去了解那种生活。
天南海北的互动
分享会在大冰富有亲和力的气场中,进行到了观众提问环节,台下的学生纷纷举手提问,这些学生不仅仅是武大的,有周边院校过来的,有从北京赶来的,甚至还有一路随行并准备继续跟随大冰的脚步的。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也向大冰询问了不同方面的问题。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远征协会的会长,从自身的经历问起,虽然有时候我们喜欢自己做的事,但同时也要对父母负责,他想在暑假骑车进藏,但不知如何调节和父母的关系,获得父母的支持。关于这个问题,大冰认为一定不要把旅行和家庭生活搞对立,要好好与父母沟通,打消父母的顾虑。此后,又有学生问到自己不想什么都依靠家庭的支持,但是以后结婚丈母娘肯定会有各种要求,如何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应对。这个问题看似和分享会无关,但却和每个人都有关,大冰通过他自身的经历,告诉大家一定不要将自己的生活局限在一个轴心上,要多接触各种事物,这样也能收获更多。
互动环节之后,进入了签售环节,大冰从佛家思想出发,要求与每一个来签字的有缘人握一下手,在场的同学有秩序的排成长长的一列,与自己喜欢的偶像获得了亲密接触。
黑暗中倾听灵魂的声音
最后,大冰让大家把灯灭掉,营造出一个安静而美好的世界。大冰用自己带来的独特的“神器”,向大家分享了之前没有听过的音乐。第一个是来自蒙古族的口弦琴,是中国最小的民族乐器,在大冰的演奏下发出一种有特殊魅力的声音。第二个乐器则是手碟(原文Hang),一种能拍出旋律的打击乐器,大冰介绍说不同的人敲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可以从中听出敲打者的心静不静,可以说是灵魂的声音。在大冰演奏完一曲悠扬的音乐后,还邀请现场的同学上去体验了一下这个特别的乐器。
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这次关于成长、故事和音乐的分享会悄然结束,在樱花盛开之际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对成长和幸福的别样体验。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刘汉俊:深圳的模样
2024-12-16 10:59:40 -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化新闻传播领域教育改革”--新疆大学新闻学系党支部与我校新闻学系党支部举行联学共建活动
2024-12-16 10:55:45 -
肖珺、谢天等人赴昆山杜克大学专题研讨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议题
2024-12-11 16:29:12 -
学术纪实丨“2024 年跨文化传播研究工作坊·反思与超越: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田野方法”广西行
2024-12-10 14:31:35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刘汉俊: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传播者
2024-12-09 11: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