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通知公告

272010-09
2010-09-27

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双证班招生简章

本公告来自:SJC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教育始于1983年,于1986年获批开始硕士研究生招生,2000年获批开始博士研究生招生,2011年获批开始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招生。

一、招生专业:新闻与传播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

二、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招生计划及考试方式

经学校审批同意我院2011年开办的新闻与传播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主要合作单位为楚天都市报,招收名额为30名左右,考试方式为国家统考,报考类别为委托培养。

四、学习年限

实行以2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五、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5、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9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取得国家英语四级合格证书或英语四级成绩报告单(成绩在425分以上);

②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杂志上发表过2篇属于所报考的学科专业范围的学术论文,其中第一作者的论文不少于1篇;

③通过8门以上相关专业本科主干课程的考试(需提供由教务部门出具的成绩证明或由有关部门出具的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

④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学科、专业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六、报名

报名采用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网上报名:20101010—31日,每天900-2200,考生通过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 ),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网报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信息(含预报名信息)。

现场确认:网报成功后,考生本人需到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选择武汉大学报考点的所有考生,请于1110—14830—12001330—1630携带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携带本人学生证),以及网报名系统生成的报名号,到武汉大学枫园阅览室进行现场确认。未到现场缴费、照像、确认报名信息的考生,报名信息无效。报名时请在备用信息栏注明专业学位武汉班。准考证由考生自行在报名系统中下载打印,下载打印时间:201111-17日。

七、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

1、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2、初试时间: 2011 15-16

初试所有科目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二)复试

1、复试时间: 2011 3 月— 4

2、复试内容:

1)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2)以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等形式对考生的学科背景、基本素质、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

3、对符合复试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须笔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

八、录取

(一)根据初试、复试成绩,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二)录取类别为 “委培”。

(三)我校在复试阶段对新生进行体检,体检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九、上课方式及学费标准

学生上课采取双休日授课方式,学费计划为3.6万元,以最终物价部门核定价格为准。

十、联系方式

联系人:帅老师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