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届博士论文题录
序号 | 馆藏号 | 姓 名 | 论 文 题 名 | 指 导 教 师 | 研 究 方 向 |
1 | DXC2015 (0001) | 吴鼎铭 |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劳工”研究 ——网络“受众”研究的政治经济学视角 | 石义彬 | 传播理论 |
2 | DXC2015 (0002) | 李杉 | 中国传媒产业规制及其演进研究 | 冉华 | 媒介发展 |
3 | DXC2015 (0003) | 张柱 |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电视新闻生产流程再造研究 ——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例 | 罗以澄 | 新闻传播实务 |
4 | DXC2015 (0004) | 卢川 |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传播的策略研究 | 罗以澄 | 新闻传播实务 |
5 | DXC2015 (0005) | 景天成 | 医改背景下医患关系报道研究 ——以1978-2012《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为例 | 夏琼 | 新闻传播实务 |
6 | DXC2015 (0006) | 刘俊 |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财经电视媒体的发展研究 ——基于“信息”、关系与服务“结构模型的分析 | 罗以澄 | 媒介发展研究 |
7 | DXC2015 (0007) | 吴红 | 我国广告职业群体的专业身份认同与广告专业主义建构 | 冉华 | 媒介发展研究 |
8 | DXC2015 (0008) | 陈博威 | 媒介话语中的“群众路线” ——《人民日报》报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呈现 | 石义彬 | 媒介发展 |
9 | DXC2015 (0009) | 高超 | 媒介生态视阈下 中国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研究 | 吕尚彬 | 媒介发展 |
10 | DXC2015 (0010) | 刘莲莲 | 作为传统媒体报道议题的互联网 ——以《人民日报》关于互联网的报道图景为例 | 强月新 | 媒介经济 |
11 | DXC2015 (0011) | 韩文静 | 参与的激励:数字营销传播效果的核心机制分析 ——基于用户心理及行为的实证研究 | 姚曦 | 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 |
12 | DXC2015 (0012) | 曾琼 | 中国广告学知识生产研究 ——基于知识科学的视角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 | 张金海 | 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 |
13 | DXC2015 (0013) | 徐莉莉 | 呈现与传播:《澳门宪报》中文广告 (1850-1911)与近代澳门社会发展 | 姚曦 | 广告史研究 |
14 | DXC2015 (0014) | 唐佳梅 | 中国空降记者的国际新闻生产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 单波 | 比较新闻学 |
15 | DXC2015 (0015) | 何清新 | 族群交流的重建及其问题 ——基于布岱族群三种仪式的观察 | 单波 | 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 |
16 | DXC2015 (0016) | 管成云 | 藕镇网吧里的孩子们 ——乡村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与社会资本研究 | 夏倩芳 | 新闻传播理论 |
17 | DXC2015 (0017) | 雷霏 | 文化媒介与国家使命 ——现代法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 | 王瀚东 | 跨文化传播 |
18 | DXC2015 (0018) | 郭习松 | 从分化到融合 中国涉农 媒体发展研究 | 王瀚东 | 跨文化传播 |
19 | DXC2015 (0019) | 刘宏宇 | 我国主流媒体网络舆情监测现状研究 ——基于人民网与新华社舆情监测的实践分析 | 夏琼 | 新闻传播实务 |
20 | DXC2015 (0020) | 冯小红 | 新传播格局下党报评论的发展对策 ——以人民日报评论为例 | 罗以澄 | 新闻传播实务 |
21 | DXC2015 (0021) | 马庆 | “编辑部的故事”:《楚天金报》的权力 再生产及其管理机制的形成 | 强月新 | 新闻传播实务 |
22 | DXC2015 (0022) | 谢念 | 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传播力提升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 | 强月新 | 新闻传播实务 |
23 | DXC2015 (0023) | 叶欣 | 基于人际传播的医患关系建构过程研究 ——以中美医患对话比较为例 | 强月新 | 新闻传播实务 |
24 | DXC2015 (0024) | 覃进 |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化研究 | 夏琼 | 新闻传播实务 |
25 | DXC2015 (0025) | 孙敏 | 媒介生态学视角下新疆图书出版业发展研究 | 罗以澄 | 新闻传播实务 |
26 | DXC2015 (0026) | 吴文瀚 | 中国当代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研究 ——以中国广告长城奖、黄河奖作品为例 | 姚曦 | 广告学理论 |
27 | DXC2015 (0027) | 高一萍 | 面向海外的中国电视剧生产与传播 ——“全球本土化”研究的视角 | 王瀚东 | 广播电视 |
28 | DXC2015 (0028) | 周呈思 | 《人民日报》报道高官贪腐案的角色演变 | 秦志希 | 新闻传播理论 |
29 | DXC2015 (0029) | 刘晗 |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共生研究 | 秦志希 | 新闻传播理论 |
30 | DXC2015 (0030) | 刘淑华 | 传统的颠覆:新媒体时代的数字阅读研究 | 石义彬 | 媒介发展研究 |
31 | DXC2015 (0031) | 赵乐乐 | 社区治理视域下中国城市 ——社区媒介研究 | 冉华 | 媒介发展研究 |
32 | DXC2015 (0032) | 盘石军 | 参与还是不参与——自然灾害风险沟通 中的公众网络参与研究 | 刘丽群 | 新媒体发展研究 |
33 | DXC2015 (0033) | 刘倩 | 中国新媒体技术标准的形成与扩散之研究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 | 刘丽群 | 新媒介发展研究 |
34 | DXC2015 (0034) | 颜景毅 | 国家广告产业园集约化发展研究 | 张金海 | 广告传播与运作管理 |
35 | DXC2015 (0035) | 王红缨 | 新疆广告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关联与协同发展理论的视角 | 张金海 | 广告传播与运作管理 |
36 | DXC2015 (0036) | 马二伟 |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技术与市场的双重逻辑分析 | 张金海 | 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 |
37 | DXC2015 (0037) | 李倩 | 结构,行为还是绩效: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研究 | 冉华 | 新媒体研究 |
38 | DXC2015 (0038) | 王虹光 | 影视翻译中的权力问题研究 | 王瀚东 | 国际传播 |
39 | DXC2015 (0039) | 张青 | 韩剧:文化消费主义的范本 | 秦志希 | 媒介文化 |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我院荣获2024年“读懂中国”活动优秀组织奖 选送作品获评优秀征文
2025-04-25 17:04:21 -
本科生党总支"红色纽带串珠链 文化科技共赋能"主题党日活动顺利举行
2025-04-24 09:41:05 -
学院和英国拉夫堡大学学术交流座谈会举行
2025-04-24 08:56:11 -
我院肖珺教授团队获教育部学位中心2024年主题案例立项
2025-04-16 09:42:50 -
学院召开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研讨会
2025-04-10 16: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