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校园新闻

王朝阳,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中心研究员,美国德雷塞尔大学Antoinette Westphal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访问学者(2013.12-2014.12),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访问学者(2012.4),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日报》社社长助理、首席专家(柔性挂职)(2017.10-2018.10)。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数字媒介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介产品创意与研发、交互设计等。教学课程包括网络视觉传播、交互设计、数字媒介工程综合实践(合上)、Web视觉策划与创意等。

联系方式:chinamaiwork#126.com, No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ill be accepted this year.

1、主要论文及著述

[1] 王朝阳,杨力. 游戏化思维和积极课堂构建:概念理解、现状分析和发展思路[M]//周叶中.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武汉大学2022年“教与学的革命”珞珈论坛优秀论文集.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3.10:19-44.

[2] 王朝阳,尹琳鑫. “权利场”:人工智能时代无障碍传播的能动和重构[M]//单波. 创新传播研究(第四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4:110-128.

[3] 王朝阳,叶梓辰. 首因效应和跨文化社群认知:文化维度视野中两种新闻形式的比较实验[J]. 新闻与传播评论,2023,76(2):56-69.

[4] 王朝阳,曹静 编著. 数字媒介视觉设计与传播[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3.

[5] 王朝阳 著.报业集团流程再造支撑体系的建构[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

[6] 张艳秋,王朝阳. 媒介和科幻文化关系之探究[J]. 中国广播,2022(3):71-75.

[7] 王朝阳 宋雅诗. 脱离、边缘化和依赖:一项老年群体和中国互联网关系的传播社会学考察[M].单波. 创新传播研究(2022年第1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188-205.

[8] 王朝阳,李艺佳. 多模态、联觉和可听:数据新闻可视化研究趋势报告[M]//王琼,童杰,徐园. 中国数据新闻发展报告(2020~202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93-113.

[9] 王朝阳,吴可.日本青少年的短视频自我呈现特征和文化因素分析——以抖音日文版Tik Tok为例[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2,75(01):47-60.

[10] 陈星豫,王朝阳.从挪用到互融:公共卫生事件科普报道中科学话语的构建[J].青年记者,2021(21):56-57.

[11] 王朝阳,魏杰杰.移动短视频新闻用户认知效果的比较实验研究[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74(01):13-25.

[12] 王朝阳,赵洁. 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可视化研究趋势报告[M]//王琼,徐园. 中国数据新闻发展报告(2018~201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38-55.

[13] 王文丽,王朝阳.用户参与扶贫干部报道阐释研究——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20,20(09):101-109.

[14] 王文丽,王朝阳.政务微博扶贫报道的公众“回声”——基于安徽省贫困县政务微博的实证分析[J].青年记者,2019(20):22-23.

[15] 王朝阳,于惠琳.新闻短视频传播中的情绪偏好效应——基于梨视频社会版块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3):42-55.

[16] Wang C, Liu X. Affective Computing Oriented to Intelligent Education — Reflection and Prospect[C]// 2019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edia and Engineering (IJCIME). 2019.

[17] 王朝阳,曾晓晨.从修复到重塑:高校教学中游戏化思维融入路径探析[J].武汉大学教育研究,2019年卷第1辑:74-84.

[18] Wang C,He M. Research, Practice and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in Newspaper Groups[C]//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edia and Engineering. 2018.

[19] Wang C,He M. National Culture and Visu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in the Dual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Networking[C]//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edia and Engineering. 2018.

[20] Wang C,Zeng W. A Study of the Impress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through Online Nicknames in Computer-Mediate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C]//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edia and Engineering. 2018.

[21] 王朝阳,刘丽群,洪杰文,何明贵.高校文科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传播学专业媒介技术类课程教学平台构建为例[J].武汉大学教育研究,2018年卷第1辑:65-72.

[22] 王朝阳.我在美国带中国的留学生——关于中美传媒教育的一些思考[J],实践教学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3] 王朝阳,黄嘉琪,梁骥,凌晨,许筱珂,于惠琳,郑作龙.无人机技术在我国传统媒体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17(00):224-236+243-244.

[24] 王朝阳.信息可视化在网络舆情信息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13(00):312-317.

[25] 王朝阳.基于产业协同理论的我国传媒集团全媒体受众市场的构建[J].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12(00):407-413.

[26] 王朝阳.以用户为中心的新闻网站视觉产品设计研究[J].媒体时代,2012(07):29-32.

[27] 王朝阳.数字内容产业的内容增值途径探索——以数字报业内容增值为例[J].媒体时代,2012(Z1):28-31.

[28] 王朝阳.报业集团BPR中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1(00):190-194+223+235-236.

[29] 王朝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传播技术困境及对策[J].新闻前哨,2011(03):32-34.

[30] 王朝阳,王勤.网络新闻媒体语言应用研究[J].青年记者,2010(17):79-80.

[31] 王朝阳.我国数字报业BPR关键成功因素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0(02):83-86.

[32] 王朝阳.数字时代我国传统报业的困境和发展[J].新闻与传播评论,2008(00):189-194+253+265.

[33] 王强,王朝阳.现代传播技术的跨媒体化发展[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25-28.

 

2、科研项目

[1] 武汉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自由选题建设项目),专业大实习全流程教学管理及服务体系研究,2021.12(主持)

[2]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2020年度专项项目),基于社交网络游戏的“传播场”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研究(2020SK021),2020.7-2022.9(主持)

[3] 武汉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武汉大学2019年规划教材《数字媒介视觉传播》教材编写,2019(主持)

[4] 湖北省委宣传部,重大主题宣传数据新闻的可视化传播效果分析,2018.10-2019.3(主持)

[5] 武汉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游戏化思维的媒介技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2018.5-2020.5(主持)

[6] 湖北省对外网宣工作中心,九凤网前端设计,2016.4-2016.6(主持)

[7] 部校共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项目,数字媒介视觉传播,2016.1-2019.1(主持)

[8] 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报业集团BPR支撑体系的建构,2016(主持)

[9] 武汉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传播学专业媒介技术类课程教学平台建设,2015.7-2018.6(主持)

[10]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舆情监测信息可视化研究(09YJC860023),2009-2012(主持)

 

3、获奖与荣誉

[1] 武汉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9、2020、2021、2023届

[2] 湖北大学生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实践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2021

[3] 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2020春季招募活动银奖指导教师,2020

[4] 首届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大赛优秀指导老师,2019

[5] 入选高等学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计划,教育部办公厅、中宣部办公厅,2018

[6] 武汉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武汉大学,2018

[7] “第二届武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三等奖,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