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宁,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特聘副研究员,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士。研究兴趣聚焦视听传播理论与实务、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数字新闻学等。近年来围绕智能视听传播、科技民族志、影像人类学议题,开展研究-创作-教学一体化的系统性工作。
科研方面,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出版》《新闻记者》《新闻界》等权威及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部分成果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新华文摘》论点摘编。主持武汉市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武汉大学海外人文社科前沿追踪项目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青年项目多项。
实务方面,擅长影视及视听新媒体作品创制,主创及参与纪录电影、电视纪录片、故事片、宣传片、AIGC创意短片共30余部。代表作《媒介M.E.D.I.A.》《风起前的蒲公英》《众神降临》《大学》《轮世间》《四海一珈》等,荣获多项学界与业界高水平奖项,并担任北京国际电影节单元初审评委及选片人。多次受邀赴南非、巴西、美国、英国、法国等全球各地进行学术交流与创作实践,跨越文化边界,以影像温暖世界。
教学方面,曾作为课程团队主要成员荣获教育部认证首批新闻传播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承担《电视摄像与编辑》等专业理论课程,获校党委宣传部“珈有好课”专题报道。本人获武汉大学“师道风范”年度评选,武汉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教学创新大赛奖等。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近两年指导学生在国家级、省部级竞赛中获奖50余项,其中一等奖多项,屡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
教学课程包括电视摄像与编辑(本科)、视听作品分析(本科)、视听内容创作综合实践(本科),视听传播理论与实务研究(硕士)。
邮箱:chenkaining@whu.edu.cn。
1、主要论文
(1)陈凯宁.(2025).植根“附近”: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践行人民性的重要理路——基于新闻室混合民族志的考查.新闻与传播评论,78(04),5-14.(CSSCI收录,IF:3.878);
(2)Guan, T., Guo, W., & Chen, K.* (2026). Memes, Rivalry, and Symbolic Security: Re-stereotyping a Geopolitical Leader in China’s Digital Culture. Asian Studies Review(SSCI Q1/A&HCI双索引,2026 Forthcoming);
(3)陈昌凤,陈凯宁.(2025).生成性文化遗产:AIGC驱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华夏文化论坛,(02),195-205.(CSSCI收录);
(4)黄阳坤,陈凯宁.(2025).关系视角的再超越:试论当代传播生态的机器间关系.当代传播,(04),53-58.(CSSCI收录,重要期刊,IF:2.626);
(5)陈凯宁,李畅.(2025).面向主流 培养高手:武汉大学“珈影工作坊”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载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武汉大学2024年“教与学的革命”珞珈论坛优秀论文集》(第327-339页). 武汉大学出版社. (获武汉大学第五届“教与学的革命”珞珈论坛教师论文二等奖);
(6)陈凯宁.(2025).价值引领的技术:影视人类学与Z世代的视听传播教育. 载于《珞珈铸魂:武汉大学思政论文集》(第104-117页). 武汉大学出版社. (获武汉大学思政教研论文二等奖);
(7)陈凯宁.(2024).半自动化智能技术:虚拟机器人参与的新闻生产范式与自主性反思.中国出版,(20),18-25(CSSCI收录,重要期刊,IF:1.979,他引:6);
(8)陈凯宁.(2024).附身的技术:“可穿戴新闻”的生命数据与生活叙事.新闻界,(05),23-34+45(CSSCI收录,IF:5.65,他引:14);
(9)梁君健,陈凯宁.(2021).自我的技术:理想用户的技术剧本与手机厂商的技术意识形态.新闻与传播研究(03),75-91+127.(CSSCI收录,权威期刊,IF:4.44,他引:34;获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
(10)梁君健,陈凯宁.(2020).从凝视到扫摄:手机摄影与旅游情境中观看方式的转变.新闻记者,(09),(CSSCI收录,重要期刊,IF:4.88,他引:37;2023年11月获《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11)陈昌凤,陈凯宁.(2018).网络视频中的虚假信息偏向及其治理.新闻与写作(12),59-63.(CSSCI收录,IF:5.51,他引:32);
2、科研项目
(1)AIGC赋能楚文化的智能传播研究,武汉市社科基⾦后期资助项⽬,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2025,主持;
(2)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能视听传播前沿研究,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5,主持;
(3)数字视听技术赋能我国高校形象传播创新研究,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主科研项目,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主持;
(4)文化记忆视角下云南跨境民族文化遗产的视听传播创新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3至今,核心成员参与,排序2;
(5)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20至今在研,参与;
(6)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8至2025年已结项,参与;
(7)《中国节日志》(09@ZH013)子课题《白云山四月八庙会》(编号:YXZ2017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2017至2022年已结项,参与;
3、主要影视作品、教学成果及媒体报道
(1)院线电影/学术影像:
《风起前的蒲公英》(Bitter Sweet Ballad)(2025),纪录电影,豆瓣8.5分,担任联合制片人。本片获第十七届 First青年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观众选择荣誉、微博电影场刊最佳纪录长片、第十三届“光影纪年 ”——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剪辑奖、入围第二十届中国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优秀纪录片评选复评等。
《大学》(The Great Learning)(2021),担任电影摄影师。本片获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提名、入选国家电影局2022年度重点外宣影片、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原创文化精品”、第27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长片十佳作品奖等。
《众神降临》(20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09@ZH013)子课题《白云山四月八庙会》成果,担任研究员/摄影师。
(2)主流媒体作品:
《五线谱上踢正步的人》(2025),人民日报新媒体“胜利日大阅兵”特别策划纪录片,担任摄影指导。(人们日报Bilibili: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7a2zuErp/?vd_source=da98bbba64a9d0d033f2b3d2ed4b2497)
《定窑瓷话》(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系列纪录片,担任摄影师。(北京青年报-评论文章《在定中静下来 在白中见深意》https://bjqn-app.bjd.com.cn/content/s68f145cee4b02424b0c1a6dc.html)
《我在故宫六百年》(2019),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出品系列纪录片,担任调研员。(CCTV节目官网:https://tv.cctv.com/2020/12/31/VIDEbX2iqmHAP8pLfhP0I5M3201231.shtml)
《二十五载·中国新闻史学会》(2018),中国新闻史学会宣传片,担任主创。
参与人民日报、CGTN、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多项融媒体/短视频新闻报道。
(3)AIGC/智能视听作品:
《龙缘·寻脉非遗间》(2025),担任制片人。
《千年文物赴荆楚》《博物馆奇遇记》(2025),湖北大学生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实践技能竞赛数智作品类一等奖,担任指导老师。
《华夏青铜·智造未来》《逐梦九天·中华飞天录》《问星河》(2024),省级大创项目成果,担任指导老师。系列AIGC作品获奖多项,在教育部支持、人社部与新华社联合主办的AIGC成果展上循环展播。(新华网报道:《武大团队结合AI赋能华夏青铜 还原古代文物》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6b0acd19bca15beb9b171b69fb01b087×tamp=46264)
(4)高校宣传片/独立纪录片/国际传播短片:
《媒介M.E.D.I.A.》(2023),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0周年院庆纪录片,担任总导演。
本片获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转载,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 2023—2024年度影视作品推优活动暨第十四届 “学院奖”纪录作品单元(教师组)三等奖、第四届大学生校园媒体大赛视频类三等奖等。
《轮世间》(Journey To The Dream)(2023),独立纪录片,担任监制。
本片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 2023—2024年度影视作品推优活动暨第十四届 “学院奖”纪录作品单元(学生组)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大学生纪录片奖提名作品、第十二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纪实类一等奖、入围2023英国Lift-Off升空国际电影节、入围Flickers罗德岛国际电影节半决赛、入围第四届IM两岸青年影展复审、入围首届“田野灵光”纪录短片征集等。(相关报道及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5UKV3nzO-mNTVUKlWrSgqQ)
《四海一珈》(We are the World)(2024),国际传播纪录短片,国家级大创项目成果,担任制片人。本片获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国家级二等奖。(中国网:http://zggsds.china.com.cn/2025-03/31/content_43067360.html)
《霁月留珈》(Long Last Our Friendship)(2023),国际传播纪录短片,国家级大创项目成果,担任监制。
本片获2023“讲好中国故事 ”创意传播国际大赛 三等奖、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 2023—2024年度影视作品推优活动暨第十四届“学院奖”短视频与微短剧单元 (学生组)三等奖、第三届“读懂中国·新青年看中国 ”中外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三等推优作品、第一届“青‘连’丝路”短视频创作征集活动优秀文化交流奖、第四届大学生校园媒体大赛视频类二等奖等。(相关报道及链接:新闻学院纪录片《霁月留珈》斩获多项大奖,彰显国际传播新成果https://mp.weixin.qq.com/s/DEXYS3ZSaIiuedPudRFQWw)
《清新二十年》(2022),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形象片,主创。
《工物开天》(2022),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形象片,主创。
《清华故事2019》《清华故事2018》《清华故事2016》(2016-2020),清华大学系列年度影片,担任主创。
《我和我的祖国|清华快闪》(2019),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片,担任主创。
《行走非洲之南 理解彩虹之国》(2019),获北京国际电影节学生原创单元最佳作品奖、“读懂中国”一等推优作品奖等,独立作品。
《探访“未来之国”巴西》(2018),获团中央“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视频奖,独立作品。
《人文清华讲坛》(2016-2022),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系列视听作品,担任摄影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