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届硕士专业论文题录
序号 | 馆藏号 | 姓 名 | 论 文 题 名 | 指 导 教 师 | 学科,专业名称 |
1 | MXC2017 (专 001) | 孙逸安 | 毕业作品:《房子》的制作阐述 | 石义彬 | 新闻与传播 |
2 | MXC2017 (专 002) | 吕顶文 | 渠道接触度,商品信息关注度与交易可靠性:消费者对微信代购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 石义彬 | 新闻与传播 |
3 | MXC2017 (专 003) | 付姗姗 |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类真人秀节目——“娱乐表达”与“文化内涵”的平衡 | 刘娜 | 新闻与传播 |
4 | MXC2017 (专 004) | 马楠 | 基于社群理论的IP营销研究——以逻辑思维为例 | 刘娜 | 新闻与传播 |
5 | MXC2017 (专 005) | 杜雪 | 人工智能新闻生产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 刘娜 | 新闻与传播 |
6 | MXC2017 (专 006) | 张露曦 | 空间转向视角下的城市传播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 刘娜 | 新闻与传播 |
7 | MXC2017 (专 007) | 潘方媛 | 电视真人秀中的媒介景观呈现——以《一年级》为例 | 刘娜 | 新闻与传播 |
8 | MXC2017 (专 008) | 常宁 | 影像再现与意义建构:城市空间的电影想象 | 刘娜 | 新闻与传播 |
9 | MXC2017 (专 009) | 张宋丹 | “真人秀+慈善”节目的第三人效果研究 | 刘娜 | 新闻与传播 |
10 | MXC2017 (专 0010) | 戚彩 | 城市杂志的城市形象传播——以《大武汉》杂志为例 | 司景新 | 新闻与传播 |
11 | MXC2017 (专 0011) | 黄琪 | VR新闻的生产机制及其对传统新闻业的影响 | 司景新 | 新闻与传播 |
12 | MXC2017 (专 0012) | 姜倩文 | 狂欢理论视域中的网络流行语研究 | 司景新 | 新闻与传播 |
13 | MXC2017 (专 0013) | 沈洋 | 新媒体环境下的综艺节目网络化研究 | 司景新 | 新闻与传播 |
14 | MXC2017 (专 0014) | 胡恬波 | 传播学视阈下自媒体反转新闻研究 | 司景新 | 新闻与传播 |
15 | MXC2017 (专 0015) | 张思 | 框架理论视域下突发事件报道研究——以2016年湖北水灾报道为样本 | 夏琼 | 新闻与传播 |
16 | MXC2017 (专 0016) | 韩爽 | 叙事学视角下《人物》的人物报道研究 | 夏琼 | 新闻与传播 |
17 | MXC2017 (专 0017) | 辜丽 | 《长江日报》民生新闻报道研究 | 夏琼 | 新闻与传播 |
18 | MXC2017 (专 0018) | 张丹 | 《人民日报》穆斯林报道研究 (2007-2016) | 夏琼 | 新闻与传播 |
19 | MXC2017 (专 0019) | 陈鹏程 | 新媒体环境下《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传播策略研究 | 叶晓华 | 新闻与传播 |
20 | MXC2017 (专 0020) | 于宜冉 | 国内数据新闻可视化实践与发展研究——以财新传媒“数字说”为例 | 叶晓华 | 新闻与传播 |
21 | MXC2017 (专 0021) | 王子君 | 《南方周末》文化副刊发展现状研究 | 叶晓华 | 新闻与传播 |
22 | MXC2017 (专 0022) | 李浩然 | 健身俱乐部运营模式变革研究 | 李小曼 | 新闻与传播 |
23 | MXC2017 (专 0023) | 何菁菁 | 叙事、还原与延伸——作为媒介的博文馆 | 张卓 | 新闻与传播 |
24 | MXC2017 (专 0024) | 钱程 | 从小众走向院线:以纪录片《生门》看陈为军的创作转型特点 | 张卓 | 新闻与传播 |
25 | MXC2017 (专 0025) | 黄艺丰 | 白岩松体育仪式解说风格研究 | 张卓 | 新闻与传播 |
26 | MXC2017 (专 0026) | 余艺 | 从“复制”到“升华”:日本综艺节目在我国的传播历程及影响 | 张卓 | 新闻与传播 |
27 | MXC2017 (专 0027) | 刘潇 | 技术创新与内容重组:腾讯里约奥运视频直播报道研究 | 张卓 | 新闻与传播 |
28 | MXC2017 (专 0028) | 杨家起 | 从夕阳岁月中寻找“电视朝阳”——中国老年电视节目的现时困境与收视重建 | 张卓 | 新闻与传播 |
29 | MXC2017 (专 0029) | 匡吟 | 抵抗与收编——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papi酱研究 | 张卓 | 新闻与传播 |
30 | MXC2017 (专 0030) | 沈艺敏 | 戏谑、表演与行动:媒介化社会下雾霾抗争的公众表达 | 夏倩芳 | 新闻与传播 |
31 | MXC2017 (专 0031) | 康宇坤 | 科学知识去哪儿了?冲突性风险议题的新闻报道研究 | 夏倩芳 | 新闻与传播 |
32 | MXC2017 (专 0032) | 荆雪萍 | 沉浸式新闻中的娱乐元素研究 | 夏倩芳 | 新闻与传播 |
33 | MXC2017 (专 0033) | 李梦琦 | 新闻游戏研究——媒介融合时代下的一种新闻叙事方式 | 强月新 | 新闻与传播 |
34 | MXC2017 (专 0034) | 肖淙文 | VR技术驱动下沉浸式新闻生产研究——以国内代表性沉浸式新闻为例 | 强月新 | 新闻与传播 |
35 | MXC2017 (专 0035) | 聂宗杰 | 近代“社会新闻”概念演变研究 | 周光明 | 新闻与传播 |
36 | MXC2017 (专 0036) | 邓涵 | “报馆同人”的消逝——从社报到完全党报 | 周光明 | 新闻与传播 |
37 | MXC2017 (专 0037) | 卢子怡 | 邵飘萍的新闻记者观——以“外交记者”为中心 | 周光明 | 新闻与传播 |
38 | MXC2017 (专 0038) | 刘涓溪 | 从电子媒介命名看近代国人的媒介认知——以“电视”为中心 | 周光明 | 新闻与传播 |
39 | MXC2017 (专 0039) | 张静 | 我国近代报刊编辑部的出现与演变——以申报馆为中心的考察 | 周光明 | 新闻与传播 |
40 | MXC2017 (专 0040) | 肖双 | 从“导语”到“新闻导语”:——一种关于中国近代新闻文体的关键词研究 | 周光明 | 新闻与传播 |
41 | MXC2017 (专 0041) | 曹春丽 | 毕业作品:《通山木雕》的制作阐述 | 刘建明 | 新闻与传播 |
42 | MXC2017 (专 0042) | 胡建波 | 新媒体时代网民自我议程设置研究——以“罗一笑事件”为例 | 刘建明 | 新闻与传播 |
43 | MXC2017 (专 0043) | 端丽林 | 从“罗一笑事件“看新媒介事件的特征及发生机制 | 刘建明 | 新闻与传播 |
44 | MXC2017 (专 0044) | 刘闪闪 | 陌生化理论视域下的韩国犯罪类型电影研究 | 刘建明 | 新闻与传播 |
45 | MXC2017 (专 0045) | 李俊 | 中国IP影视剧流行原因探析 | 刘建明 | 新闻与传播 |
46 | MXC2017 (专 0046) | 宋奇 | 数据新闻的驱动方式研究 | 王琼 | 新闻与传播 |
47 | MXC2017 (专 0047) | 黄颖 | 中外体育数据新闻比较研究——以里约奥运会报道为例 | 王琼 | 新闻与传播 |
48 | MXC2017 (专 0048) | 王文超 | 开放数据在国内数据新闻生产中的使用研究——以澎湃新闻“美数课”栏目为例 | 王琼 | 新闻与传播 |
49 | MXC2017 (专 0049) | 李黎 | 校园社交APP中人际传播的困境——以“同学我来了”为例 | 王琼 | 新闻与传播 |
50 | MXC2017 (专 0050) | 熊欢 | 中国新闻客户端的个性化推荐策略和发展困境 | 王琼 | 新闻与传播 |
51 | MXC2017 (专 0051) | 张明 | 中西主流媒体对里约奥运会“难民代表团”报道的话语偏向研究 | 单波 | 新闻与传播 |
52 | MXC2017 (专 0052) | 曾玉 | 争议性事件的媒介呈现——以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事件为例 | 单波 | 新闻与传播 |
53 | MXC2017 (专 0053) | 林婧 | 毕业作品:《凌晨·北京》制作阐述 | 冉华 | 新闻与传播 |
54 | MXC2017 (专 0054) | 廖濛萌 |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企业的转型与突破——来自武汉卓尔控股集团的调研与思考 | 冉华 | 新闻与传播 |
55 | MXC2017 (专 0055) | 邬伟楠 | 泛娱乐化:网络直播平台的现状与问题 | 冉华 | 新闻与传播 |
56 | MXC2017 (专 0056) | 宁函夏 | 网络女性社区中女性群体的自我认同研究——以玲珑沙龙为例 | 杨嫚 | 新闻与传播 |
57 | MXC2017 (专 0057) | 秦天贶 | 泛娱乐背景下的游戏IP化发展研究 | 纪莉 | 新闻与传播 |
58 | MXC2017 (专 0058) | 吴上媛 | 我国洪水灾害报道研究分析——基于1998年和2016年洪水灾害报道的比较分析 | 纪莉 | 新闻与传播 |
59 | MXC2017 (专 0059) | Kamran saddique | 在华留学生对微信的适应研究——以武汉大学学生为例 | 陈刚 | 新闻与传播 |
60 | MXC2017 (专 0060) | 张春园 | 近代“社论”的概念史研究 | 周光明 | 新闻学 |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毕业生系列教育,从瞧桥开始
2025-05-15 09:24:14 -
杨芊早同学专访——深耕自我,逐梦剑桥
2025-05-14 17:10:23 -
初夏重逢 欢聚融融——学院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及老协赴梁子湖开展活动
2025-05-13 11:28:55 -
武汉大学“数智传播”前沿课程开讲
2025-04-27 16:30:23 -
《新闻与传播评论》跻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前列
2025-04-27 16: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