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15-12
2015-12-01
【珞新读书会】第一期:呈现流光溢彩下的孤独——读《霍乱时期的爱情》
本新闻来自:SJC•本科生工作办公室
2015年11月26日下午14:30,珞新读书会第一期在新闻与传播学院院办312教室举行,分享导师李小曼与15位读书会成员如约而至。
拿起桌上的那本《霍乱时期的爱情》,李小曼老师首先说明了推荐这本书的理由,“作为一个传播人,只有拥有一颗善感的心,我们才能成为打动人心的传播者。而书中呈现的,正是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而她也说,尽管热爱常常与孤独相伴,希望我们依然能满怀热忱,无论是对自己的专业,还是这整个世界。
随后,李小曼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对爱情的看法。爱这个字眼,流淌于书中的每一页、每一行。“年轻时送山茶花,老了依然。”“我们不久之后就会再见。”这些平实的句子让李小曼老师记忆深刻,每一个字都是爱。她谈道,爱不是一个结果,不是付出就要有收获。爱不是计较,那一刹那的怦然心动永远存在,里面流淌的就是爱情。
对于书中的爱情,15级学生药绮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谈到自己在打开这本书时“有点看不下去”,因为最初读的是马尔克斯以后现代主义写的《百年孤独》。但在这本书中:“爱情的情节真的这么重要吗?”而李小曼老师回道,作者在书中或许正式想表达对爱的无能为力,没有目录也正是因为本质的爱是无逻辑的,是打破一切规则的。“爱情当然重要,正如前人说‘一手予你爱情,一手予你死亡。’”
15级研究生卢星余是李小曼老师特别带来的“嘉宾”,读过这本书,她感受更深的,则是对“时间”的看法。书中的平实叙述,真挚平缓,而男女主人公白发苍苍,历经各自人生不同的磨难之后,仍然选择在一起,这无疑是回归了最本质的时间。尽管没有电光火石的结尾,没有二元矛盾的对立,只有周而复始的生活本身,但每一刻都值得被纪念。就像李小曼老师说的:“就像沙漠,是荒凉而贫瘠的。但每一粒沙子都有着六十年的打磨和宽容。”
“但其实绕来绕去也离不开孤独。”李小曼老师这样说。成长是孤独的,热爱是孤独的,孤独是一个人生来的特质。药绮也谈道自己“不是像老师一样是热的心碰上了一个冷的世界,而是冷的心遇上了一个热的世界。”但李小曼老师肯定的说,当觉得孤独的时候才是人生的开始,不必对变化感到惊慌,路上总有路可走,“当意识到了这条路是孤独的时候,全身心去热爱,它就是你们的力量。”
“为什么我不读畅销书?”在读书会的最后,李小曼老师回答道,“传播人笔下的文字一定要有生命,尽管笨拙,但一定要忠实于自己与时代,用心记录,每句话的背后,都可能是整个世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只有能够跨越时间的经典,才能成为应对外界变化的内在力量。
读书会结束时,老师与同学都收到了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或是一枚金属书签,或是一套小餐具。冬日里少见的暖阳散打在窗台上,在这个舒适而惬意的下午,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与老师一起分享对爱、孤独、时间这些永恒主题的感悟,也将成为感恩节里,一份特别的回忆。
珞珈山下,香樟树旁,鸢尾花丛,学子们或三五成群看书讨论,或一人捧书阅读……由院团委主办、院团委学生会学习部承办的珞新读书会拟定于每月进行一期分享,通过这一平台加强学院师生之间的沟通联系,让更多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使他们爱上阅读,在学院师生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拿起桌上的那本《霍乱时期的爱情》,李小曼老师首先说明了推荐这本书的理由,“作为一个传播人,只有拥有一颗善感的心,我们才能成为打动人心的传播者。而书中呈现的,正是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而她也说,尽管热爱常常与孤独相伴,希望我们依然能满怀热忱,无论是对自己的专业,还是这整个世界。

对于书中的爱情,15级学生药绮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谈到自己在打开这本书时“有点看不下去”,因为最初读的是马尔克斯以后现代主义写的《百年孤独》。但在这本书中:“爱情的情节真的这么重要吗?”而李小曼老师回道,作者在书中或许正式想表达对爱的无能为力,没有目录也正是因为本质的爱是无逻辑的,是打破一切规则的。“爱情当然重要,正如前人说‘一手予你爱情,一手予你死亡。’”

“但其实绕来绕去也离不开孤独。”李小曼老师这样说。成长是孤独的,热爱是孤独的,孤独是一个人生来的特质。药绮也谈道自己“不是像老师一样是热的心碰上了一个冷的世界,而是冷的心遇上了一个热的世界。”但李小曼老师肯定的说,当觉得孤独的时候才是人生的开始,不必对变化感到惊慌,路上总有路可走,“当意识到了这条路是孤独的时候,全身心去热爱,它就是你们的力量。”
“为什么我不读畅销书?”在读书会的最后,李小曼老师回答道,“传播人笔下的文字一定要有生命,尽管笨拙,但一定要忠实于自己与时代,用心记录,每句话的背后,都可能是整个世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只有能够跨越时间的经典,才能成为应对外界变化的内在力量。

珞珈山下,香樟树旁,鸢尾花丛,学子们或三五成群看书讨论,或一人捧书阅读……由院团委主办、院团委学生会学习部承办的珞新读书会拟定于每月进行一期分享,通过这一平台加强学院师生之间的沟通联系,让更多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使他们爱上阅读,在学院师生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我院肖珺教授团队获教育部学位中心2024年主题案例立项
2025-04-16 09:42:50 -
学院召开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研讨会
2025-04-10 16:10:43 -
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2025-03-31 12:00:14 -
学术活动 | 中美学者热议AI驱动的跨文化传播问题:武汉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举办专题工作坊
2025-03-19 14:13:55 -
人工智能时代广告专业实践教学高峰论坛顺利举办
2025-03-16 2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