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川解析网络劳工和网络时代的媒介隐喻
2011年4月25日下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珞珈新闻与传播论坛春季学术报告会”迎来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邱林川副教授,主讲人在院二楼报告厅带来一场题为《网络劳工:超越富士康的阴影》的学术讲座。
《网络劳工:超越富士康的阴影》是邱林川副教授近年对新媒体和工人阶级研究的一个具体案例。主讲人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劳工概念入手,以工人阶级、工人运动、工人生活状况、工人阶级媒介使用,来分析此群体的新闻传播特点。一方面,主讲人身兼香港、深圳等工会组织的志愿者、具有“参与社会行动的义工”的个人体验,还参与了对富士康事件跟踪研究的媒介调查小组的调研;另一方面他对此领域有连续、深入的调查与研究,经长期思考和调研、采访,他提出了“网络劳工”(Network Labor ),作为把握信息网络产业的一个新工具型的概念。 讲座现场,主讲人播放了亲制的纪录片。该片对富士康连续出现员工自杀事件进行了深层解构,其中包括一段对因富士康跳楼导致半身瘫痪的17岁湖北籍少女田玉的访谈。
“网络劳工”的概念源于卡斯特在90年代中期提出的网络社会理论。“网络劳工”(Network Labor )是对 “网络企业”(Network Enterprise)和“网络国家”(Network State )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卡斯特所处的是冷战刚结束的时代,劳工两极化现象严重,属于社会经济地位高层的“自我程控劳工”内化了新自由主义的网络逻辑,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变成“网络企业”的一部分。属于底层的“原始劳工”,既上不了网也也买不起手机,成为无法加入主流“网络社会”的边缘群体。斗转星移,当前最明显的变化是全球新自由主义政策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走到了濒临破产。而今,信息网络产业的规模空前扩张,新媒体传播渗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例如,使用新媒介的用户重心向中国、印度这样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由此带来数量庞大、社会待遇低下的新工人群体。这是“网络劳工”概念产生的社会环境和物质基础。
2010年富士康工厂接连发生员工坠楼事件,造成10死2重伤的严重后果,造成沸沸扬扬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 当日有媒体呈现了公众舆论批评全国总工会在这一问题上失语,随后由人保部部长尹蔚民带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公安部派员,组成中央部委级的调查组专项调查富士康事件。此事件,无疑引起了传播理论界部分学者的关注,《网络劳工:超越富士康的阴影》是主讲人对此领域关注和研究的一最新研究成果。
主讲人以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作为一种从新闻传播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的引子。他说,,“网络是种工具,更多的是种隐喻。”主讲人表示,更多的是希望激发新闻传播领域的青年学子、未来的新闻人对新世纪、新经济、新媒体做思考。经济社会在发展、媒介的物质外壳在变,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诸如马克思提出的资本和剥削的问题,这些根本性的社会问题是否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否有所改善?某一社会问题的来龙去脉如何?未来趋势将会怎样?
在讲座现场的问答互动环节,主讲人和听众们进行了思想交流。论坛主持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单波教授称主讲人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令在场的师生耳目一新,认为网络劳工的特殊性在于:在生产剩余价值的同时,也生产了支配自己生活的媒介空间,这一概念将启发人们思考人在信息社会的悲剧性命运,具有重要意义。武大新闻学院一位传播理论方向的研究生,就“网络国家”、“网络劳工”的概念辨析与主讲人展开讨论。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姚曦、吴定海等著《中国超大城市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以深圳市为例》新书发布会暨“城市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2024-12-23 15:25:44 -
场景(中国)高峰论坛,154万人观看
2024-12-23 10:07:41 -
陆伟副校长带队赴沙特利雅得举办第19届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闪电分论坛
2024-12-23 09:32:11 -
刘汉俊:深圳的模样
2024-12-16 10:59:40 -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化新闻传播领域教育改革”--新疆大学新闻学系党支部与我校新闻学系党支部举行联学共建活动
2024-12-16 10: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