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点击右侧文字下载文件→→: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学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1 授文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目标如下:
1.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和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遵纪守法,具备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
3.系统掌握新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熟练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有能力从事新闻学实务和新闻学教学、科研工作;
4.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
1、新闻史论
该方向主要研究中外新闻传播史,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思想史以及新闻舆论等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
2、新闻业务
该方向主要研究新闻采、写、编、评业务的一般原理,探寻其规律及业务运作规范。
3、比较新闻学
该方向主要研究各国新闻业的发展和观念的演变,探讨跨文化新闻传播的现实途径。
三、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及身心健康,要通过课堂教学和指导学位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着重培养其独立科研能力。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申请提前毕业者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年,且必须符合提前毕业的相关条件,并提交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通过后方能提前毕业。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应修满的总学分为35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3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10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不超过2学分)。
必修环节5学分。
必修课程分三个学期安排,每学期所修课程学分原则上不超过15个学分。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2门本科生必修课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六、必修环节
1.文献研读
本专业硕士生应完成本学科专业及导师指定的经典必读书目及重要专业学术期刊的研读,参加学科点或导师定期组织以文献研读为中心的“读书会”、“学术沙龙”、“专题研讨”等。导师负责指导、检查与考核硕士生的文献研读情况,对于达到规定要求者,计1学分。
2.学术讲座
本专业硕士生应参与10次以上的学术讲座、学术论坛或学术会议等,导师负责监督和审核硕士生参与学术讲座的学习情况,对于达到规定要求者,计1学分。
3.中期考核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应在第五学期第八周前完成。中期考核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大致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三种情况。通过中期考核者,计1学分。
4.科研训练
本专业硕士生原则上应在导师指导下至少参与1项课题研究,接受基本的科研训练。导师负责硕士生科研训练的考核,对于考核合格者,计1学分。
5.社会实践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安排在第四学期的专业实习,学生应赴相关单位进行,时间不少于3个月;二是各研究方向平时可根据需要,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或开发项目,参加学术会议或调研、资料收集等。参加实习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及实习实践考核表》上。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计1学分。
七、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第五学期第八周前,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并经导师审核同意。
2.开题报告
选题后,学生应拟定撰写计划,在本学科专业或导师所属系内作开题报告,参加论文开题报告会的老师应不少于三名(包括导师)。经讨论认可后,方可正式开始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3.论文撰写
论文应阐述新闻学理论或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要求格式规范,选题适当,论据翔实,逻辑性强,文字流畅。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后,导师应不定期检查论文进展情况;学位论文完成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2位论文评阅人评阅。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审核
申请毕业的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必修环节。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所有必修环节,且学位课程成绩要求为A-以上,攻硕期间在CSSCI期刊公开发表至少1篇本专业学术论文。
5.评审与答辩
在每年5月底或11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新闻学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类别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
必
修
课 |
公共 必修课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
2 |
32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Marxism and Social Scientific Methodology |
1 |
16 |
|
||
硕士生外语 |
Foreign Languages for Masters |
2 |
32 |
|
||
学科 通开课 |
新闻传播史研究 |
History of Chinese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
3 |
48 |
|
|
新闻学理论研究 |
Journalism Theory Research |
2 |
32 |
|
||
传播学理论研究 |
Communication Theory Research |
2 |
32 |
|
||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
3 |
48 |
|
||
研究方向必修课 |
中国新闻思想史研究 |
Chinese Journalism Thoughts Research |
2 |
32 |
新闻史论必修 |
|
舆论研究 |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
2 |
32 |
|||
新闻内容生产研究 |
News Content Production Research |
2 |
32 |
新闻业务必修 |
||
融媒体新闻实务研究 |
Convergence Journalism Practice Research |
2 |
32 |
|||
比较新闻学研究 |
Comparative Journalism Research |
2 |
32 |
比较新闻学必修 |
||
跨文化传播研究 |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
2 |
32 |
|||
选
修
课 |
专业 选修课 |
西方新闻传播思潮研究 |
Research on Wester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Thoughts |
2 |
32 |
|
媒体融合专题研究 |
Media Convergence Seminar |
2 |
32 |
|
||
专业新闻报道研究 |
Professional News Reporting Research |
2 |
32 |
|
||
新媒体与社会 |
New Media and Society |
2 |
32 |
|
||
社交媒体研究 |
Social Media Studies |
2 |
32 |
|
||
媒介文化研究 |
Media Culture Research |
2 |
32 |
|
||
指定 选修课 |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
Academic Ethics and Regulations |
1 |
16 |
指定必选 |
|
补修课 |
新闻学概论 |
跨学科专业学生需补修不少于2门,不记学分。 |
||||
新闻实务 |
||||||
必修环节 |
文献研读 |
Literature Study |
1 |
|
||
学术讲座 |
Academic Lecture |
1 |
||||
中期考核 |
Mid-term Examination |
1 |
||||
科研训练 |
Research Training |
1 |
||||
社会实践 |
Practical Training |
1 |
传播学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2 授文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目标如下:
1.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现代传播理念和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国情,熟练掌握传播理论与方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遵守法律法规,能够把握现代传播职业理念,恪守传播职业道德;
3.熟练掌握传播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能从事传播学实务和传播学教学、科研工作;
4.掌握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
1.传播理论
该方向主要研究适应媒介融合的演进、传播生态的变迁与国家、社会信息需求的发展,面向前沿理论问题与现实社会需求,通过研究传播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探讨传播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既为解决传播实践中的问题提供理论思考,又为从传播与媒介角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2.视听传播
该方向主要研究视听媒介的发展,探寻其规律及操作规范,并研究视听媒介与社会及文化之间的关系。
3.广告传播
该方向主要研究广告传播的一般规律,探讨广告传播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数字传播背景下广告传播的新规律。
4.网络传播
该方向主要研究网络传播一般规律,探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5.媒介经营管理
该方向主要研究媒介经济与媒介产业的运行规律,及媒介组织的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及身心健康,要通过课堂教学和指导学位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着重培养其独立科研能力。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申请提前毕业者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年,且必须符合提前毕业的相关条件,并提交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通过后方能提前毕业。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应修满的总学分为35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3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10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4-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不超过2学分)。
必修环节5学分。
必修课程分三个学期安排,每学期所修课程学分原则上不超过15个学分。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2门本科生必修课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六、必修环节
1.文献研读
本专业硕士生应完成本学科专业及导师指定的经典必读书目及重要专业学术期刊的研读,参加学科点或导师定期组织以文献研读为中心的“读书会”、“学术沙龙”、“专题研讨”等。导师负责指导、检查与考核硕士生的文献研读情况,对于达到规定要求者,计1学分。
2.学术讲座
本专业硕士生应参与10次以上的学术讲座、学术论坛或学术会议等,导师负责监督和审核硕士生参与学术讲座的学习情况,对于达到规定要求者,计1学分。
3.中期考核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应在第五学期第八周前完成。中期考核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大致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三种情况。通过中期考核者,计1学分。
4.科研训练
本专业硕士生原则上应在导师指导下至少参与1项课题研究,接受基本的科研训练。导师负责硕士生科研训练的考核,对于考核合格者,计1学分。
5.社会实践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安排在第四学期的专业实习,学生应赴相关单位进行,时间不少于3个月;二是各研究方向平时可根据需要,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或开发项目,参加学术会议或调研、资料收集等。参加实习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及实习实践考核表》上。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计1学分。
七、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第五学期第八周前,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并经导师审核同意。
2.开题报告
选题后,学生应拟定撰写计划,在本学科专业或导师所属系内作开题报告,参加论文开题报告会的老师应不少于三名(包括导师)。经讨论认可后,方可正式开始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3.论文撰写
论文应阐述新闻学理论或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要求格式规范,选题适当,论据翔实,逻辑性强,文字流畅。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后,导师应不定期检查论文进展情况;学位论文完成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2位论文评阅人评阅。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审核
申请毕业的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必修环节。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所有必修环节,且学位课程成绩要求为A-以上,攻硕期间在CSSCI期刊公开发表至少1篇本专业学术论文。
5.评审与答辩
在每年5月底或11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传播学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类别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
必
修
课 |
公共 必修课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
2 |
32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Marxism and Social Scientific Methodology |
1 |
16 |
|
||
硕士生外语 |
Foreign Languages for Masters |
2 |
32 |
|
||
学科 通开课 |
新闻传播史研究 |
History of Chinese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
3 |
48 |
|
|
新闻学理论研究 |
Journalism Theory Research |
2 |
32 |
|
||
传播学理论研究 |
Communication Theory Research |
2 |
32 |
|
||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
3 |
48 |
|
||
研究方向必修课 |
传播经典文献导读 |
Introduction to Classic Communication Literature |
3 |
48 |
传播理论方向 |
|
传播批判理论研究 |
Critical Communication Theory |
3 |
48 |
|||
视听传播理论与实务研究 |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 |
3 |
48 |
视听传播方向 |
||
视听文化批评 |
Criticism of Visual and Audio Culture |
3 |
48 |
|||
广告传播理论研究 |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 Theory Research |
2 |
32 |
广告传播方向 |
||
广告策划与创意研究 |
Advertising Plan and Creativity Research |
2 |
32 |
|||
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研究 |
Adversiting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
2 |
32 |
|||
传播新技术研究 |
New Technology of Communication |
2 |
32 |
网络传播方向 |
||
网络传播研究 |
Internet Communication Research |
2 |
32 |
|||
媒介经济理论研究 |
Media Economy Theory |
2 |
32 |
媒介经营管理方向 |
||
媒介产业发展研究 |
Media Industry Development |
2 |
32 |
|||
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 |
Media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
2 |
32 |
|||
选
修
课 |
专业 选修课 |
国际传播研究 |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
3 |
48 |
|
传播学设计与写作 |
Guide to Communica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Writing |
2 |
32 |
|
||
视觉传播研究 |
Visual Communication |
2 |
32 |
|
||
视听叙事研究 |
Visual and Audio Narrative Studies |
2 |
32 |
|
||
数据可视化传播 |
Data Visual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
2 |
32 |
|
||
影视剧研究 |
Film and Drama Studies |
2 |
32 |
|
||
现代媒介前沿 |
Modern Media Frontiers |
2 |
32 |
|
||
口语表达与传播 |
Oral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
2 |
32 |
|
||
西方新闻传播思潮研究 |
Wester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Thoughts Research |
2 |
32 |
|
||
广告传播发展研究 |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
2 |
32 |
|
||
智能营销传播研究 |
Intelligent Marketing and Communication |
2 |
32 |
|
||
数字营销研究 |
Digital Marketing |
2 |
32 |
|
||
跨文化传播 |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2 |
32 |
|
||
新媒体运营专题研究 |
New Media Operation |
2 |
32 |
|
||
媒介管理实务 |
Media Management Practice |
2 |
32 |
|
||
网络传播专题 |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2 |
32 |
|
||
网络传播与社会 治理研究 |
Internet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Governance |
2 |
32 |
|
||
新媒体批判研究 |
Critical New Media Research |
2 |
32 |
|
||
指定 选修课 |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
Academic Ethics and Regulations |
1 |
16 |
指定必选 |
|
补修课 |
传播理论 |
跨学科专业学生需补修不少于2门,不记学分。 |
||||
现代广告学 |
||||||
视听传播导论 |
||||||
媒介经营与管理 |
||||||
web技术原理与应用 |
||||||
必修环节 |
文献研读 |
Literature Study |
1 |
|
||
学术讲座 |
Academic Lecture |
1 |
||||
中期考核 |
Mid-term Examination |
1 |
||||
科研训练 |
Research Training |
1 |
||||
社会实践 |
Practical Training |
1 |
数字传媒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J8 授文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目标如下:
1.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文化理念和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国情,熟练掌握数字媒体传播理论与方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遵守法律法规,能够把握数字媒体传播职业理念,恪守职业道德;
3.熟练掌握数字媒介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工程能力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能从事数字媒介工程和产业实践、科研工作;
4.掌握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
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数字媒体产业理论与实践规律、数字传媒政策体系。
2.数字媒介技术及其应用
该方向主要研究传播科技与人类融合发展的一般规律,探寻其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3.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
该方向主要研究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一般规律,探寻其发展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及身心健康,要通过课堂教学和指导学位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着重培养其独立科研能力。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申请提前毕业者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年,且必须符合提前毕业的相关条件,并提交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通过后方能提前毕业。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应修满的总学分为35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30学分(包含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 4 学分,其余为选修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不超过2学分。)
必修环节5学分。
必修课程分三个学期安排,每学期所修课程学分原则上不超过15个学分。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2门本科生必修课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六、必修环节
1.文献研读
本专业硕士生应完成本学科专业及导师指定的经典必读书目及重要专业学术期刊的研读,参加学科点或导师定期组织以文献研读为中心的“读书会”、“学术沙龙”、“专题研讨”等。导师负责指导、检查与考核硕士生的文献研读情况,对于达到规定要求者,计1学分。
2.学术讲座
本专业硕士生应参与10次以上的学术讲座、学术论坛或学术会议等,导师负责监督和审核硕士生参与学术讲座的学习情况,对于达到规定要求者,计1学分。
3.中期考核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应在第五学期第八周前完成。中期考核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大致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三种情况。通过中期考核者,计1学分。
4.科研训练
本专业硕士生原则上应在导师指导下至少参与1项课题研究,接受基本的科研训练。导师负责硕士生科研训练的考核,对于考核合格者,计1学分。
5.社会实践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安排在第四学期的专业实习,学生应赴相关单位进行,时间不少于3个月;二是各研究方向平时可根据需要,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或开发项目,参加学术会议或调研、资料收集等。参加实习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及实习实践考核表》上。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计1学分。
七、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第五学期第八周前,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并经导师审核同意。
2.开题报告
选题后,学生应拟定撰写计划,在本学科专业或导师所属系内作开题报告,参加论文开题报告会的老师应不少于三名(包括导师)。经讨论认可后,方可正式开始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3.论文撰写
论文应阐述新闻学理论或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要求格式规范,选题适当,论据翔实,逻辑性强,文字流畅。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后,导师应不定期检查论文进展情况;学位论文完成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2位论文评阅人评阅。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审核
申请毕业的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必修环节。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所有必修环节,且学位课程成绩要求为A-以上,攻硕期间在CSSCI期刊公开发表至少1篇本专业学术论文。
5.评审与答辩
在每年5月底或11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数字传媒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类别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
|
必
修
课 |
公共 必修课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
2 |
32 |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Marxism and Social Scientific Methodology |
1 |
16 |
|
|
||
硕士生外语 |
Foreign Languages for Masters |
2 |
32 |
|
|
||
学科 通开课 |
新闻传播史研究 |
History of Chinese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
3 |
48 |
|
|
|
新闻学理论研究 |
Journalism Theory Research |
2 |
32 |
|
|
||
传播学理论研究 |
Communication Theory Research |
2 |
32 |
|
|
||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
3 |
48 |
|
|
||
专业必修课 |
文化科技融合专题 |
Research Topics On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y |
2 |
32 |
不少于4学分 |
|
|
数字媒介技术 |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
2 |
32 |
|
|||
交互式设计 |
Interactive Design |
2 |
32 |
|
|||
文化经济 |
Cultural Economy |
2 |
32 |
|
|||
选
修
课 |
专业 选修课 |
文化法制 |
Cultural Legal System |
1 |
16 |
|
|
网络传播研究 |
Internet Communication Research |
2 |
32 |
|
|
||
智能营销传播研究 |
Intelligent Marketing and Communication |
2 |
32 |
|
|
||
跨文化传播 |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2 |
32 |
|
|
||
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
Data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 |
2 |
32 |
|
|
||
文化创意规划 |
Cultural Creative Planning |
2 |
32 |
|
|
||
指定 选修课 |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
Academic Ethics and Regulations |
1 |
16 |
指定 必选 |
|
|
补修课 |
传播理论 |
跨学科专业学生需补修不少于2门,不记学分。 |
|||||
Web技术原理与应用 |
|||||||
必修环节 |
文献研读 |
Literature Study |
1 |
|
|||
学术讲座 |
Academic Lecture |
1 |
|||||
中期考核 |
Mid-term Examination |
1 |
|||||
科研训练 |
Research Training |
1 |
|||||
社会实践 |
Practical Training |
1 |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组织开展廉政教育主题观影活动
2024-11-11 09:49:00 -
快讯 | 陈铭老师获武汉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
2024-11-08 17:51:15 -
2024年跨文化传播研究工作坊 反思与超越: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田野方法
2024-11-08 16:34:26 -
会写更会拍!武大新传人捷报频传
2024-11-06 17:07:01 -
2024学生摄影作品展开展
2024-11-06 16: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