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数字媒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版)

(专业代码:0503J1 授 文学\工学博士 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国际学术视野,并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从事数字媒介学科的教学与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及与数字内容、数字工程及数字产业等相关的部门的高级专业工作者。具体要求如下: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能竭诚为国家、民族、人民服务。

2.具有坚实宽厚的数字媒介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专业研究的已有成果和最新进展,熟悉数字传播科技及其应用的历史与现状;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创造性研究的能力及数字媒介产品、工程研发和管理的能力;对本专业的某一领域有深入扎实的研究和独到深刻的见解,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成果,能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及国内学术交流任务;能独立担任本专业基础课和一门专业课的主讲。

3.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外语,能熟练阅读、查阅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 数字媒介技术与应用

探讨数字媒介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理论方面:分析、总结媒介技术的发展逻辑,研究数字媒介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重点分别从微观的个体技术应用环境、中观的社会信息环境,以及宏观的技术和文化层面探讨人、人群的数字媒介技术应用问题,人-技术-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关照数字媒介技术发展及其集成应用的选择路径。实践方面,在数字媒介技术应用理论研究的关照下,探讨数字媒介技术在数字媒介产品及系统研发、数字媒介产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2. 数字媒体工程与管理

主要研究数字媒介工程与管理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数字媒介创意应用模型。

3. 移动多媒体

主要研究移动多媒体机制、情境觉察、多媒体移动对环境的自适应的理论原理、技术方法及应用。

4. 媒介信息安全

主要研究媒介信息及其系统安全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课程设置

参见 《数字媒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港澳台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免修,所缺学分通过选修其他课程填补。

(二)学分要求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其他学位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

  • 其他必修环节及要求

其他必修环节

具体要求

学科综合考试

学科综合考试一般在第四学期初,由学生提出申请,经学院成绩审查通过后进行。考试内容一般要涵盖本专业二至三个研究方向(或分支学科)。考试目的是检验博士生知识面是否广博与精专。

学术交流

博士生应定期参加学校及学院组织的“职业道德及法规讲座”、“学术道德规范讲座”和其它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研究生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同时,还应具有至少一次在高水平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发言的经历。

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在本学科范围内的学术报告。

经典文献阅读

1.斯蒂芬•李特约翰著:《人类传播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版。

2.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4.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1988年版。

5.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6.凯文•凯利:《技术元素》,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7.大卫•加里夫:《艺术谱系》,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

8.史忠植:《认知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约翰.塞尔:《心、脑与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

10.罗伯特等:《传播与认知科学:媒介心理生理学测量的理论与方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1.桑德斯等:《工程和设计中的人因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前田约翰:《简单法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阿莱斯・艾尔雅维获茨:《图像时代》,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5.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16.尼尔森:《可用性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7.詹姆斯•卡斯:《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18.卡尔・夏皮罗等:《信息规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Jesse James Garrett:《用户体验的要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20.桑胜举等:《数字娱乐技术与CAD》,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年版。

实习实践

博士研究生的实习实践由导师按需安排,参与本科生、研究生的案例教学,实验指导、批阅作业,利用假期时间参与新闻传播实践。

学位资格

论文申请

在读期间,须在C刊核心版上发表2篇本专业学术论文,或在权威期刊上发表1篇本专业学术论文,或在SSCI期刊上发表1篇本专业学术论文,或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在SCI、EI、A&H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其中在SCI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论文);或在SCI三区及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资格论文的署名必须以武汉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

六、学位论文

本专业博士论文开题报告最迟应在第四学期末完成。论文的其他工作参照《武汉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和武汉大学博士学位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数字媒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课程名称

英文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备注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6

1

公共必修

博士第一外国语

 

2

36

1

公共必修

英语自行开课,其他语种由外语学院开设

数字媒介著作选读

Selective Reading of Works on Digital Media

1

18

1

 

数字媒介前沿

Advance of Digital Media

1

18

1

 

数字媒介技术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2

36

2

数字媒介技术与应用方向

数字媒介工程

Digital Media Engineering

2

36

2

数字媒介工程与管理方向

现代移动

多媒体技术

Modern Mobile Multimedia Technology

2

36

2

移动多媒体方向

数字多媒体安全

Security of Digital Multimedia

2

36

2

媒介信息安全

 

 

传播学原著选读

Selective Reading of Original Works on Communication

1

18

1

 

新闻传播前沿

Advanc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

18

1

 

媒介发展

Media Development

2

36

3

 

现代数字图像处理

Advanced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2

36

3

 

通信安全保密技术

Technology of Communication Security

2

36

3

 

媒介政策与法规

Media Policy and Regulation

2

36

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

18

 

公共选修

补修课

数字媒介研究方法

Methodology on Digital Media Research

 

36

1

同等学力及 硕士期间未修者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