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昌红巷,寻访红色记忆
2021年4月20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退休党员为配合党史学习教育,走进了武昌一条特殊的小巷——红巷。这条小巷长不足千米,却集中了三处革命遗址和一处“历史陈列馆”。它们分别是“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开幕式旧址暨陈潭秋革命活动旧址”以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
昨晚的一场大雨,把红巷的石条路面冲刷的干干净净,使人走进这条小巷,就油然升起庄严和神圣的感觉。我们首先来到由周恩来同志书写馆名、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进行参观,党员同志们簇拥在党旗下,庄严的在这座革命遗址前拍照留念。大家放慢脚步,依次参观了“常委办公室、教务处、医务室、大教室、寝室、膳堂”以及馆里陈列的各种实物。大家在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课的室外大讲台前,似乎感受到了当年毛泽东在这里亲自授课,传播火种,培养农运骨干,使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逐渐成为燎原之势的情景。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旧居,这里仅距农讲所200米左右,它是毛泽东1927年主持农讲所工作并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办公地兼居所,是当时中共中央农委的所在地。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在这个旧居里,蔡和森、澎湃、郭亮、夏明翰、毛泽民、毛泽覃、罗哲等共产党人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真可谓是一个“革命的摇篮”。
旧居里的陈设还原着毛泽东同志当年生活时的原貌,党员同志们站在伟岸的毛泽东同志雕像前拍照留念,旧居角角落落,似乎还存留着毛泽东一家人(杨开慧及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在这里最后欢聚的幸福时光。在那些历史照片前,党员同志们看到了毛泽东在武汉留下的许多足迹,深深感受到毛泽东对武汉的那份深情与关心,并把毛泽东到武大视察的照片,留在了自己的手机里。
毛泽东旧居的斜对面,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5月)开幕会旧址暨陈潭秋革命活动旧址”,我们全体党员手举党旗,在旧址的大门前合影。这里是一个院落,开幕式设在一座由多根红柱建成的二层楼内(小礼堂,同年5月10日,共青团“四大”也在此召开)。此时我们看见,一队武警战士正在这里拍照,并面向这座具有历史功勋的红色楼房致以革命的敬礼。党员同志们进入昔日的会场,看到了主席台的布置显示着当时的革命背景。
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在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出现紧急关头的时刻召开的。这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修改了党章,首次把党与青年团的关系写入党章,首次明确入党年龄须在18岁以上。
沿着红巷的石条路继续走,我们来到“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这个陈列馆是由武汉市纪委主持建设的全面展示党的纪律建设光辉历程的专题性展馆,也是我国第一座以党的纪律建设为主的展馆。展馆大厅的正面,是一组革命烈士的雕像,他们个个栩栩如生,犹如正迈着雄健的脚步向我们走来。面对这些先辈的雕像,人的灵魂立刻会感受到冲击和洗礼,我们全体党员同志,满怀对先辈的崇敬之心,神情肃穆地站在英烈前拍照留念,表示决心。这个展馆共分三层,展有405件(套)文物资料,以及700多幅珍贵高清历史照片。同志们站在历史图片前认真观看,尤其看到那些简陋的实物,更加感慨中国革命的起步之艰难,条件之差,困难之多,真是难以想象。但是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却是撼天动地的,他们不惧牺牲,一往无前,仅用28年就建立了新中国,无疑,这是一条用无数先烈鲜血铺就的道路。
通过观展我们得知,我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10名委员没有一人叛变投降,没有一人出卖党的秘密。他们中有6人牺牲在1927-1928年间,8人先后牺牲在刑场或战场上,1人在战争年代下落不明,最终只有1人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真是过硬的中国共产党员,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参观完毕后,支部立即就地召开会议,支部书记首先宣读了《关于印发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本支部的党员同志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中的各项任务。通过学习,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传承红色基因,做一个新时期永不褪色的党员。接下来向党员同志宣布了两个好消息,一个是我们支部被校党委评选为先进支部(支部好案例),另一个是祝贺我们支部的两位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支部书记说,我们支部被评为先进,是全体党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们老党员本身具有高素质的表现,也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在突发事件面前站位准确的见证。支部获得的这个荣誉,归功于全体党员。大家兴奋地鼓掌,向我们的集体、向两位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表示祝贺!最后一项就是收缴党费,党员同志认为,在红巷的革命遗址前交纳党费,是最值得纪念的一件事,继承先烈遗志,永远跟党走,把交纳党费视作自己的又一次入党!(通讯员:刘晓林)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致函感谢我校、我院、我院研究中心
2024-12-27 17:19:29 -
学院退休老同志辞旧岁迎新年座谈会欢乐圆满举行
2024-12-26 15:37:43 -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我院师生的文章
2024-12-25 09:23:32 -
姚曦、吴定海等著《中国超大城市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以深圳市为例》新书发布会暨“城市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2024-12-23 15:25:44 -
场景(中国)高峰论坛,154万人观看
2024-12-23 10: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