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2024年广电视听青年文艺人才“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研修交流进武大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秉守视听精品创作精神,聚焦文艺创作分享与行业前沿探讨。
9月24日下午,【艺脉相承·走进珞珈百年学府】广电文艺人才创作分享会在学院二楼报告厅顺利举办。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副院长洪杰文,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卓,省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红艳,省广电局人事处副处长刘旭明及32名来自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剧集创作、播音主持、表演等领域的青年文艺人才,十数名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研学生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广电总局研修学院教研处处长何帅主持。
院长强月新代表学院对广电总局研修交流进武大的实践活动表示热烈欢迎,并就历史风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业界互动等方面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发展情况,展现了学院的深厚底蕴与前沿视野。
随后,鉴于目前广电视听传播格局的迅疾变化,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卓围绕“视听精品内容创作的规律”作解读分享。张卓表示,无论是作为教育者,还是作为业内的专业人士,对创作精品的追求是一致的,是二者连接贯通的锚点,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新传播生态中,内容创作的精品意识依旧是获得市场认可与广泛流传的核心与关键。
针对时兴的微短剧,张卓指出,目前微短剧呈现出“微短剧 + ”的发展思路,如今年国家广电总局推出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即是对“微短剧+文旅”的探索。虽然当下的微短剧作品良莠不齐,但微短剧作为行业新业态、新事物、新现象,具有经济效益、社会功能,乃至国家战略实现层面的潜力与价值,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在会议的研讨环节,与会人员进一步围绕视听行业变迁、微短剧发展、学界与业界融合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基于调查访谈与行业观察,知名导演万里扬认为,不同于以往影视剧追求人物塑造的丰满性,注重复杂情绪、动机与状态的铺垫刻画,短剧讲求极高的叙事效率,人物标签化色彩浓重,这使得用户能够以更高效的方式在微短剧中获取中长视频给予的情绪刺激和快感。万里扬指出,这或许是一种适应市场变化的“分众”——对观众人群的划分,不同类型的观众基于自身需求会在中长短视频中实现流动转化。
从编剧的专业视角出发,知名编剧常江表示,当下人们处在一个碎片化的状态中,强烈的、直接的情绪与内容更能抓住用户们的注意力,而微短剧去掉了中长剧所有的建构与过渡过场,专注于营造高潮,在浓缩的情节时间内给予观众最直接浓烈的情绪冲击,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双向奔赴。基于此,常江指出,面对变化的市场,历史剧等中长剧同样可以积极地尝试摸索,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主动借鉴吸收微短剧的优点,不同于以往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抓住核心主干,围绕重点场景、重点氛围构建,突出高潮。
此外,《追风者》总制片人张书维聚焦于人才端,探讨了人才供需的话题。张书维指出,目前行业剧组人才培养主要是师承制,依靠时间积累经验获得成长,但行业工业化生产流程的成熟化与新冲击下的探索尝试其实亦渴求兼具专业体系长期培养与思考素质的专业人才,这依赖于专业院校对口培养,依赖于学界与业界的共识联合。并进一步表示,期待与武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建立联系,实现人才培养的实践合作。
副院长洪杰文表示,武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强调实践育人,长期与业界保持紧密联系,注重学生的实践培养。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专门将大三学期设置为实习学期,并鼓励学生把握寒暑假期实习实践。关于学界与业界的咬合,人才培养输送的合作,期待未来进一步的交流探讨。
会议尾声,学院数名本科生、研究生同学就视听行业新技术应用、职业规划、能力素质培养等方面向研修会的青年文艺老师们请教提问,现场气氛活跃热烈。
此次研修交流实践活动,不仅为广电青年文艺人才提供新鲜有益的学习交流机会,更利于增进学界业界的交流协同,为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献力。
文字:陈雪珂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周荔华老师谈中国日报国际传播实践:如何通过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2024-11-14 21:27:16 -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组织开展廉政教育主题观影活动
2024-11-11 09:49:00 -
快讯 | 陈铭老师获武汉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
2024-11-08 17:51:15 -
2024年跨文化传播研究工作坊 反思与超越: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田野方法
2024-11-08 16:34:26 -
会写更会拍!武大新传人捷报频传
2024-11-06 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