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通知公告

252023-11
2023-11-25

会议通知 | 2023年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会议议程

本公告来自:SJC

会议主题:数字·数据·数智:全球视野与中国经验

 

1.    11月26日开幕式(8:30 - 9:00)

地    点: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楼报告厅

致辞嘉宾

武汉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沈壮海 教 授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                         王润泽 教 授

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                       韦  路 教 授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强月新 教 授

主持人

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谢湖伟 教 授

合  影(9:00 - 9:15)

 

2.    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专业委员会新一届理事会成立仪式(9:15-9:40)

3.    11月26日会议主旨演讲(9:40-11:30)

主    持:谢湖伟(武汉大学)

地    点: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楼报告厅

演讲嘉宾(每位25分钟):

杜骏飞(南京大学):数字交往与学科转向

钟智锦(中山大学):人工智能的技术迭代与传播学想象

张洪忠(北京师范大学):AI大模型与传播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郭小安(重庆大学):流量驱动逻辑下舆论可见性的获取:策略及代价

 

4.    11月26日午休(12:00 - 13:30)

珞珈山庄

 

5.    11月26日下午分论坛研讨(13:40-16:50)

分论坛一:数智化进程中的内容生产变革(14:00-16:40)

地  点:新闻与传播学院114会议室

主持人:王朝阳(武汉大学)

上半场

(1)张  兵(江西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与元宇宙的现代性内涵异同探析

(2)赵美荻(云南大学):突破“在地牢笼”:对“农”传播健康的乏力与抵抗

(3)闫  潇(西安交通大学):我国央企社交媒体对话沟通能力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

(4)王家欢(湖北大学):长江文明国际传播效果评价指标开发与应用——基于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地方媒体的考察

评  议:王  斌(中国人民大学)

【休息10分钟】

 

下半场

(5)袁熙吉(天津师范大学):数智化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内容生产变革研究

(6)周珊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中的共情框架与情感组装——以人民日报抖音号81起自然灾害事件报道为例

(7)郝春梅(山东大学):媒介仪式挪用、多元感知与权力关系重构——以数字公众情感卷入为视角

(8)郭一锦(浙江大学):污名化视角下的网络诈骗风险:混合媒体信息对农民工诈骗预防行为的影响研究

评  议:曾润喜(重庆大学)

 

分论坛二:数智化进程中的组织方式变革(14:00-16:25)

地  点:新闻与传播学院229会议室

主持人:洪杰文(武汉大学)

上半场

(1)李诗彤(中国传媒大学):寻找可见性:中国留学生在大英博物馆“平和性展演”行动中的媒介使用策略研究

(2)薛婷予(中国人民大学):人机沟通中的情绪恐惑谷效应研究

(3)斗维红(兰州大学):智能传播时代的人机依恋:虚拟偶像用户的情感依恋构成研究

评  议:卢  嘉(清华大学)

【休息10分钟】

 

下半场

(4)李茂国(武汉理工大学):数据新闻传播热度生成研究——基于“议题触及”+“内容感知”组合模型下的定性比较分析(QCA)

(5)袁源远(兰州大学):关系的生成:网络社群何以组织社会

(6)秦红雨(西南大学):都市“肌肤”:视觉时代的“重屏”文化分析

(7)周睿鸣(浙江大学):作为价值观来源的所有权与开放性:中国平台媒体的类型学理论初探与实证检验

评  议:陈  强(西安交通大学)

 

分论坛三:数智化进程中的价值场景驱动(14:00-16:40)

地  点:新闻与传播学院242会议室

主持人:董庆兴(武汉大学)

上半场

(1)杨莉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网络性别议题中两性网民的差异化解读与对抗性表达——基于豆瓣和虎扑用户对“离婚冷静期”的评论的研究

(2)王子伦(华东师范大学):复杂的情景收益:智能腕带用户的隐私决策意愿

(3)王辰熙(华中科技大学):社交媒体用户隐私素养对隐私保护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感知集体隐私价值的调节效应的考察

(4)游乐怡(暨南大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互动性对用户感知态度的影响研究:社会临场感的中介作用

评  议:孙海峰(深圳大学)

【休息10分钟】

 

下半场

(5)贾哲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促”还是“区隔”?:短视频使用对青年线上政治参与的影响——基于短视频治理感知的中介作用

(6)徐  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网民对专家系统抗争性话语实践的生成动机与调适策略——以新浪微博中有关专家建议的争议性讨论为例

(7)朱丽丽(南京大学):樱花为什么这样“红”:媒介化情感链的生成与涌动——以新浪微博武汉大学樱花相关话题为例

(8)王彦雯(湖南理工学院):数字媒介视野下空巢青年独居生活的仪式展演研究

评  议:余秀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分论坛四:数智化进程中的行动者与个体化(13:40-16:50)

地  点:新闻与传播学院309会议室

主持人:杨  嫚(武汉大学)

上半场

(1)张智琪(中国传媒大学):展演“亲密”:基于线上签售会考察Z世代粉丝与偶像的互动关系及情感体验

(2)李秋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沟通态身体展演:异地恋关系维持策略中的具身实践

(3)辛文娟(四川外国语大学):权宜之举:中国新手妈妈的虚拟次级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4)王  蕾(南京大学):以“在场”重构信任:技术具身下青年“异地恋”在线交往

(5)关博韬(清华大学):现代性“夹缝”中文化边缘群体的适应性展演策略——以中国黑人网红为例

评  议:王  虎(上海大学)

【休息10分钟】

 

下半场

(6)马丽丁娜(南京大学):规则与自由的博弈——基于“饭圈”多元主体参与的互动式治理研究

(7)张宇泷(深圳大学):“算法断联”的概念思辨与动因分析

(8)雷津皓(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视障者如何媒介化与性别化?——基于青年视障女性数字媒介使用的扎根研究

(9)张宏莹(浙江传媒学院):镜像化生存:虚拟影响者对Z世代社会互动的影响研究

(10)薛 强(广西大学):两种赛博人:ChatGPT浪潮下赛博人的进化

评  议:王君玲(兰州大学)

 

分论坛五:数智化进程中的传播方法论(14:00-16:40)

地  点:新闻与传播学院337会议室

主持人:肖  珺(武汉大学)

上半场

(1)吕  行(中国人民大学):重审智能传播时代传播学量化研究中作为方法的时间:框架革新、方法延展与未来面向

(2)王劲胜(西北大学):话语牢笼与电子钥匙:GenAI时代国内新闻媒体平台转型与困境

(3)孔雅萱(武汉大学):重构平衡的“手机斋戒”:智能手机用户自控间歇性中辍的行为动因与实践战术

(4)邓  倩(河海大学):“在技术中游牧”:社交媒体“回归者”的再驯化实践研究

评  议:吴世文(武汉大学)

【休息10分钟】

 

下半场

(5)陈沁妤(武汉大学):稀缺感与算法推荐:一项混合实验研究

(6)刘  昊(四川大学):社交线索视角下意见领袖引导公众情绪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微博文本的计算分析

(7)李卫东(华中科技大学):智能云传播:大模型时代新媒体传播机制变革

(8)王  檬(中国人民大学):哀悼何以成为抗争?数字悼念事件中新社会运动的动员机制

评  议:毛良斌(汕头大学)

 

6.     11月26日闭幕式(17:00-17:30)

地      点:新闻与传播学院三楼报告厅

主  持  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洪杰文  教 授

(一)总结发言

(二)分会负责人宣布下届主办方,下届主办方负责人发言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