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校园新闻

192023-05
2023-05-19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邓为:全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的新闻处置与媒介素养

本新闻来自:SJC

5月18日下午14:30,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邓为做客今年第一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现场讲授“全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的新闻处置与媒介素养”。邓为系我院新闻学专业2012级博士校友,此次讲座同时作为第十三期校友传媒论坛,是四十周年院庆活动之一。我院强月新院长、洪杰文副院长、吴世文副院长、肖珺教授、赫爽老师以及200余名本科生参加讲座。讲座由挂职副院长王敏主持。

讲座正式开始之前,强月新院长为邓为老师颁发了“校友传媒论坛主讲人”证书。

讲座伊始,邓老师以“新闻是什么”“我们的专业过时了吗”“学新闻有何用”三问作引,从“底层逻辑、系统工程、终端意识”三个层面出发,提出讲座的主题,重点从五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常识

邓老师首先对“突发事件”的定义作了解读。她指出,突发事件具有“难以预料、必须处理、无章可循”等特征,应急处理突发事件实质上是“非程序化决策”的问题。网络突发事件更为复杂,可分为现实缘起型、网络缘起型、现实和网络并存型等类型。她以宝马MINI冰淇淋事件、多个招生季舆情事件为例,指出“非程序化决策”背后隐含的社会心态认知问题,而依法依规应对突发事件应遵循“一案”“三制”的制度体系。所谓“一案”,是指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三制”则包括“法制”“体制”“机制”。

在这一部分,邓老师进一步讲到突发事件的新闻处理,也即如何直面危机传播、做好危机公关。她总结了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基本环节,强调危机公关的基本原则,重点探讨“突发事件面前如何正确地进行新闻处理”。在本部分最后,她寄语与会者:“新闻工作者要有信息敏感性,敢于同‘带怒党’‘标题党’作斗争。”

二、舆论应对失败的原因分析

本部分,邓老师指出舆论应对失败的原因有三:

第一,主体责任不清。她援引“关于规范重特大事故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强调负责突发事件处置的地方和部门是信息发布的第一责任人,承担首要责任,舆论引导做不好同样被问责。

第二,媒介素养不高。她从“媒介素养”的概念出发,强调社会公民要正确理解、有效使用大众传媒资源。媒介素养教育,可培养公民辨别媒介传播内容与媒介批评的能力,使其能够健康地利用媒介资源,丰富社会认知能力,参与媒介监督。

第三,日常储备不够。她指出,新闻发言人是职务,代表的是单位而不是自己,拼的是信息而不是口才,而流程中间缺少汇总机制则会导致终端受到影响。邓老师指出,新闻发言人的传播定位,是做好把关人、引导者、说服者。她还概括了成功传播的规律与法则。

三、教育类常见网络舆情风险点

邓老师结合大量现实案例,总结了当今教育类常见网络舆情的风险点:意识形态类、师德师风类、学生非正常死亡类、后勤服务类、招生就业类、校友“被热点”类、安全问题类。讲述过程中,她援引“人教版教材插图事件”“厦门大学‘这条小鱼在乎’助学金”“上野千鹤子与北大才女连线”等例证,系统而全面地展现了当前教育类网络舆情的概况。

四、全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

这一部分,邓老师首先从“当前的媒体格局如何变化”这一问题出发,指出媒体的变化仍在进行之中,媒体同仁要重视同辈影响力,让Z世代说服Z世代。接着,她围绕“舆论引导如何去做”的问题,提出“学习新要求”“了解新技术”“形成新格局”“掌握新理念”“学会新表达”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舆论引导紧跟时代步伐。最后,针对“面对媒体如何去讲”的问题,她强调从“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培养终端意识。

五、全面系统做好日常储备

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邓老师提出从机制、阵地、资源、培训四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地做好日常储备。事前,要加强应急体制建设,形成信息汇总机制,强化决策风险意识,做好日常舆情监测;事中,要注意方法技巧、科学引导、一事一议、修辞表达,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把握好同步部署,注意控制信源;事后,注重声誉形象的修复以及队伍能力的提升。此外,她还提到办好政务新媒体的重要性,强调要善于借鉴优秀案例,进行分层分类培训。本部分最后,邓老师提醒与会同学:第一,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新闻学子当谨言慎行;第二,正确对待流量,规避认知误区。

讲座尾声,邓老师送给同学们四句箴言: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讲道理的读书人,做具有丰富人文素养的武大人,做掌握多项解决问题工具包的一线人。她希望新闻院的同学们好好学习、与时俱进,树立远大抱负,保持新闻理想。

最后,王敏老师总结称,邓老师以务实、幽默、真诚的讲述方式给大家带来生动一课,既是在讲突发事件的新闻处置,也是在谈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并结合切身实践和热点案例,讲清楚了如何在新闻发布中做一个好的提问者、好的回答者,如何做一个好的把关者、引导者、说服者,如何去求得社会共识而不是哗众取宠。这些内容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成长进步、专业能力提升甚至未来求职工作都大有裨益。

 

文 周子钰

图 肖珺  程梓轩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