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武汉大学全国新闻学博士生论坛” 暨“第十一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11月13日-14日,2020年“武汉大学全国新闻学博士生论坛” 暨“第十一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由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主办。论坛由11月13日的学术讲座和11月14日的嘉宾主题演讲与学生论坛共两天议程构成。与会嘉宾与学生围绕“疫情传播中国家、媒体与个体的叙事”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展现思想火花,推动学术交流。
11月13日·线上讲座
11月13日下午,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刚教授的主持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祥辉老师应邀为此次论坛带来首场预热讲座——《原宣:一种传播考古学研究》,潘祥辉老师从传播考古学的视角出发,探索“宣”之源头,重述新旧媒体之间的关系,为媒体的“推陈出新”提供新视角。讲座结束之后,潘祥辉老师同陈刚老师以及同学们就传播考古学的新视角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11月14日
论坛开幕式
2020年11月14日上午8点30分,论坛开幕式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线上的方式正式举行。开幕式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明教授主持,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副处长陈琛、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教授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的与会嘉宾及同学表示欢迎,希望大家能在此次论坛中交流思想,互相学习,深化论坛作为交流及学习平台的意义。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琦及新闻系的老师们参加了本次开幕式。
嘉宾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邀请一位学界和一位业界的共两位嘉宾进行“疫情传播与媒介融合”的主题分享。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就“媒体融合需要的媒介思维”进行演讲,全面地回答了“国家为何加快媒体融合?”“媒体融合的国家意义”以及“如何媒体融合及其主导路径”等问题,提出突破思维、定位身份、优化内容等建议。
湖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副主任、高级记者张昌旭围绕“挺进一线,寻觅真相——疫情下的媒体报道与表达突破”进行探讨,从真相(记者眼里的武汉疫情真相)、大考(超常态下媒体报道的策略)、作为(纪录片人在大考表现面面观)、突破(疫情下纪录片表达突破)四个角度来展现疫情下的媒体表达突破。
嘉宾演讲结束后,同学们围绕各位嘉宾的演讲主题积极提问交流,现场互动气氛活跃。
系列主题论坛
14日下午,系列主题论坛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云上举行”。论坛经专家老师匿名评审后,遴选出16篇入围论文,论文作者在线上现场进行宣读。三场主题论坛分别聚焦“疫情传播中的国家、媒体叙事”、“疫情传播中的个体叙事”、“疫情传播中的技术、话语与问题”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汇报展示。
三场主题论坛分别由王松茂老师、林婕老师、侯晓艳老师主持,《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新闻与传播评论》副主编刘金波,以及司景新、王敏、曹皓和张瓅尹等老师担任评议人。评议老师对于每位同学的宣读分别进行了点评,对论文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提高问题意识“”强化理论阐释“等专业修改意见,特别肯定了此次论坛中同学们论文展现出的创新性与人文关怀,展现出”后浪“的学术视野和能力。
论坛闭幕式
主题论坛结束后,举行了论坛闭幕式和颁奖仪式,主持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刚教授
对本次研究生学术论坛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宣读了论文获奖名单。至此,本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圆满落幕。
2020年“武汉大学全国新闻学博士生论坛” 暨“第十一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获奖论文名单
一等奖(1篇)
分立与协商:“武汉封城”期间个体记忆与官方记忆的在线书写
(何锦娜等 中国人民大学 硕士)
二等奖(2篇)
互嵌、融合与共生:短视频媒介的三重勾连——以湖北乡村青年抗疫媒介实践为例 (周孟杰 台湾世新大学 博士)
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的传播阶段与效果研究——以“央视新闻”微博在疫情间的报道为例 (吴星漫 武汉大学 硕士)
三等奖(4篇)
掩蔽与凸显:新冠疫情报道中的隐喻研究
(傅中行等 中国人民大学 硕士)
叙事转向与多元结构:CGTN的YouTube抗疫报道影像叙事与修辞框架分析
(王静君 中山大学 博士)
建设性要素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与发展——以海外冠状病毒新闻卓越奖获奖作品为例
(毛汶真 武汉大学 硕士)
表征、演化、生成逻辑和防治:信息流行病”的传播学分析
(商超余 武汉大学 博士)
优秀奖(7篇)
阈限团结:全球性媒介事件的文化领导权实践——基于对“One World:Together At Home”的观察
(金之玥 中国传媒大学 硕士)
“作为人的女人”:抗疫宣传话语中失落的女性身体
(李沁柯 武汉大学 硕士)
述我焦虑:新冠疫情如何使大学生调整叙事身份——对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的虚拟民族志研究
(朱政德 北京大学 硕士)
个体战“疫”VLOG对集体记忆的建构作用——以林晨作品为个案分析
(李嘉琦 云南大学 硕士)
建构情感共同体:灾难议题下饭圈化叙事话语的生产与被挪用
(蔡伟华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
技术、个体与他人:突发公共卫生叙事中志愿者的互动逻辑
(徐仁翠 武汉大学 博士)
新浪政务微博新冠疫情辟谣议题内容主题呈现及用户态度分析
(郭迪帆等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
(文字:曹学燕 图片:曹学燕,单嘉伟)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周荔华老师谈中国日报国际传播实践:如何通过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2024-11-14 21:27:16 -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组织开展廉政教育主题观影活动
2024-11-11 09:49:00 -
快讯 | 陈铭老师获武汉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
2024-11-08 17:51:15 -
2024年跨文化传播研究工作坊 反思与超越: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田野方法
2024-11-08 16:34:26 -
会写更会拍!武大新传人捷报频传
2024-11-06 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