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曼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行走与思考
12月13日上午,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执行会长,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曼丽受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的邀请,在中心331会议室举办题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行走与思考”的学术讲座。
程曼丽老师结合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是东南亚、南亚五国)实地考察的经历与感受,围绕中国企业的跨境经营、跨文化传播、风险防范以及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与主张。
程曼丽老师在演讲
讲座伊始,程曼丽老师回忆了其在东盟五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孟加拉、缅甸的行走经历。她重点地介绍了与拉合尔管理科学大学等学校进行的交流,对巴基斯坦“全球智库联盟”等智库的访问,卡拉奇外交关系委员会组织的“一带一路”主题早餐会的参与,对雅万高铁、马中关丹产业园等中外合作项目的考察。
在东盟五国的行走过程中,程曼丽老师看到了我国在“一带一路”上取得的成就,但也意识到在“一带一路”共建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当地官民之间的认知差异,这种认知差异具有普遍性,具体表现为在对待“一带一路”的问题上,官方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而民众的热情则相对来说不够高。其次是文化、社会习俗方面的差异。每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宗教体制、经济发展等情况都不尽相同,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严峻的跨语言、跨地域的挑战。最后是中国媒体的触达及影响力有限。东盟各国受西方媒体影响比较大,在看待事情或制作新闻时习惯于采取来自西方的信息源,这深深地影响了当地民众对中国看法,而中国在海外的媒体往往习惯于将当地的消息发送回国,在当地的影响有限,这不仅导致中国声音的传播不尽如人意,也导致一些刻板印象或偏见难以得到纠正。
讲座现场
因此,面对“一带一路”共建中存在的问题,程曼丽老师从自己行走的实际经验出发提出了四点思考与建议。第一,国家层面涉及“一带一路”共建的资源统筹与协调应进一步细化,包括做好所在国的风险评估与防范(包括舆情应对),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有效解决问题。第二,主动释疑解惑,进行针对性的传播,努力减轻当地社会对于中国的误解与偏见。海外国家倾向于接受西方扩散的新闻源,以致于对中国缺少全面解读,形成误解与偏见。尽管误解与偏见难以消除,但我们应当回应并尽量减轻。第三,继续推进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强与共建国家的文化交流,深入当地社会,为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不仅与中国政府相关,还与中国“走出去”的企业相关。第四,全面提高中资企业员工的素质与危机意识,不仅要讲形象塑造,还要讲形象修复,形象矫正。在近期境外发生的危机事件中,舆情事件的比重增加,作为“走出去”的个体,中国企业与员工都应当意识到其对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作用。对此,程曼丽教授在东盟五国行走时,常针对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具体问题,对其员工进行在地培训。
在回忆了在东盟五国的经历后,程曼丽老师进行了总结性的思考。她认为,中资企业的海外传播以投资建厂、项目合作、劳务输出的形式出现,是一种近距离、嵌入式的传播。这种近距离的接触胜过媒体的千言万语,能够直达受众、直达民心。在中国对外传播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中,企业主体的作用必将进一步凸显,成为中国海外传播的主要力量。
程曼丽老师与在场师生互动
在讲座结束后的提问环节,围绕如何进行对外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研究、企业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等问题,程曼丽老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交流。程曼丽老师认为,从事对外传播研究最好能到当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应从实际出发运用理论阐释问题,同时,她也肯定了政府、企业与个体应当在对外传播上形成合力,实现中国国家形象的共建。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媒体链接 | 中国教育报 | 青年说
2025-01-22 08:47:15 -
简讯|单波、叶琼《世界公民交往理念的历史演进及其矛盾性》获评2023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奖
2025-01-19 14:35:30 -
我院单波教授论文入选第十二届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
2025-01-16 14:53:52 -
我院二十余位教师入选“2024年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
2025-01-06 11:01:40 -
媒体链接 | 广告模拟竞标:看武大学子创意的“招”与“式”
2024-12-31 09: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