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022018-04
2018-04-02

杨志弘教授畅谈智能化时代的传媒发展

本新闻来自:SJC

2018327日下午,台湾传播管理研究协会理事长杨志弘教授应邀做客珞珈山,在我院第二报告厅,面向博硕士研究生,以《创新&破坏:唯有分享,才能传播》为主题,发表演讲,畅谈智能化时代的传媒发展。

杨志弘教授是台湾传播管理研究协会理事长,在大陆担任北京大学、湖南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客座教授。他曾担任铭传大学传播学院创院院长暨传播管理研究所创所所长,获得铭传大学传播学院终身成就奖(2011)暨卓越贡献奖(2015)。还曾担任东森、台视、中视和华视等电视公司董事,亚太电信董事、中国时报集团副总编辑等职。在台湾的媒体改革阶段,他曾筹设多家广播电台、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等。杨志弘教授在传媒经营与管理、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媒体产业研究等领域颇有建树。目前,他长期往返海峡两岸,从事专业教学及科研的同时,积极推动两岸传媒与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两岸青年的持续交流。

讲座一开始,杨教授从关键词“稀缺”切入,指出随着科技创新发展,传统媒体不再是稀缺资源。颠覆正在发生,传统媒体饱经挣扎。今天报纸已不再是早期具有时效性的媒体;反之,网络媒体的时效性更快速、论坛功能更强、数据分析更具有预测功能。传媒的困境并不孤单,实际是人类社会生活智能化发展的“破坏性创新”的结果之一。例如,零售业正在被网络购物所替代,电信业走向免费通讯竞争时代,金融业面临网络银行的压力,传统教育也受到网络公开课的挑战。

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先后经历了畜牧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尤其是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人工智能的崛起,导致电脑逐渐替代人脑的某些功能,促进社会进入一个新科技、新产业、新技能为主导的大破大立的崭新阶段。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数据成为智能社会的基础资源,社会生活方式正在颠覆性重构和去中介化。因此,媒体正经历着去中介化和管道模式崩溃的困境,新科技的挑战使媒体面临着创新的两难。他指出,技术创新呈现出极强的破坏性,以Google进入无人车市场为例,汽车业、保险业、汽车维修、房地产、航空业、旅馆业也都相继面临崩溃威胁。技术创新同时还涌现出建设性的一面,同样以Google进入无人车市场为例,媒体业、广告与零售业、电信业、建筑业、汽车电子、银发出游与照护将获得新的商机。在这样的发展变化中,包括传媒产业在内的一系列产业将被重新定义。

演讲中,他引用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解释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当景气循环到谷底的同时,也是某些企业家不得不考虑退出市场或是另一些企业家必须要“创新”以求生存的时候。只要将多余的竞争者筛除或是有一些成功的“创新”产生,便会使景气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但是当某一产业又重新是有利可图的时候,它又会吸引新的竞争者投入,然后又是一次利润递减的过程,回到之前的状态。应对目前的传媒困境,也只有持续不断地创新。创新有三种类型,既有打破常规的突破性创新,又有渐进性创新、再运用式创新。但无论是哪一种创新,去中介化,重组生产要素,组新生产方式是一个基本趋势。因此,技术创新与颠覆每天都在发生,传媒在破坏性创新过程中被重构。从前,答案稀缺;今天,问题稀缺。传媒的未来或许不可预测,希望大家在网络日益智能化的今天成为一个稀缺的优质提问者。

讲座的最后,杨志弘教授回答了现场的多个提问,进一步阐释了“唯有分享,才能传播”的理念,深化了与师生的交流。武汉大学城市传播与企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尚彬教授主持讲座。

(新闻与传播学院黄荣)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