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作苏教授从文化自信与伦理之思角度讲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道德、伦理、法律、制度、文化五个维度,你认为哪三个最重要?请拿出手机,在‘微助教’中写下你的答案。”3月16日下午,在学院三楼报告厅,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江作苏教授以一场线上线下参与式讨论,开始了题为《东方伦理与21世纪文化》的讲座,也拉开了本学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的帷幕。
《哈佛中国史》的启示:应增强文化自信
“晨读《哈佛中国史》,感想颇多,于是写下一段日记……”江教授首先朗读了自己的这则读书日记,将现场听众带入东方伦理的语境,告诉大家为何要增强文化自信。
共六卷的《哈佛中国史》,由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倾十年之功编撰而成,自面世起,一直佳评如潮,被誉为“哈佛大学出版社典范之作”。其中,末卷《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抛弃了清朝无能保守的传统观点,将清朝视为一个克难进取、成就斐然的重要断代。例如,清朝的小说空前繁荣,出现了以《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阅微草堂笔记》等为代表的名篇佳作;从文化制度上讲,清朝亦是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知识分子没有用好,自己的文化没用好”。因而,我们理应增强文化自信。
以此为切入点,江教授借古喻今,回归现实,认为当前的国际趋势具有鲜明的政治伦理化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提出的新闻宣传48字方针正是对这一取向的体现,尤其是其中的“成风化人,凝心聚气”。这八个字,无论是概念还是用词,都属于传统伦理范畴。江教授以《诗小序》中的“风者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作阐释,指出文化和伦理在人的提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文化与伦理之五大命题
基于以上引述,他提出了“东方伦理与21世纪文化”之间的五个命题。
第一个命题,文化与伦理沟通成为21世纪全球传播的核心议程。江教授称,伦理思想是思想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人类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当今时代,全世界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受众过度依赖媒体,从电视媒体时代的“沙发土豆”、“容器人”,到网络媒体时代的“低头族”,穷根究底是忽视了文化中的伦理追求。而且,对传播技术依赖越深,对伦理的忽视越严重。江教授认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可升级为“牛”斯(News)洛层次论,即在原来五大需求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最为基本的信息需求。信息的核心正是对文化的选择,亦即伦理。全球传播对伦理规范的迫切需求,还表现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网络迷失、网络暴力和欺凌等现象。
第二,“知沟”(Knowledge Gap)实质是伦理之沟(Ethics Gap),“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是伦理正确(Ethical correctness)。有学者预言:未来竞争主要是文化之间的竞争。“知沟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理论,更多地表现为文化上的鸿沟。世界范围内,文化可分为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儒家文化或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文化。其中,东方文化主要分为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和儒家文化。中日韩三国形成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文化,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时期内,对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即便是在日本,也建有约14座孔庙,而孔子学院则在全世界开办150所之多。
当前,美国两届总统特朗普与奥巴马关于“政治正确”的争论,例如“厕所法案”的兴废、有色人种的争论、移民难民的问题以及同性恋等,实际上是伦理问题的争论。“政治正确”的实质是“伦理正确”。再如,中东没有社会主义国家,他们与资本主义美国之间的争斗,不属于阶级、制度之争。亨廷顿将其归为“文化之争”,而伦理学认为,归根到底是“伦理之争”。世界上没有那种宗教宣称“扬恶”,即便是以“杀戮”著称的“伊斯兰国”也宣称自己“扬善”。“善”与“恶”的尺度不同源自不同的伦理观。
第三,伦理思想是思想文化的核心。中国伦理学会前会长罗国杰先生认为,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和利益之间关系的学问,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对道德的学理性思索和学术性归纳。从字形学看,“德”字的篆书体表达的意义为:面对道路,面对人的行为规范时,人所做出的用心判断和选择。当社会转型加速、矛盾冲突加剧,既得利益与传统制度受到挑战时,人们对伦理文化的依赖会相应增加。反之,依赖会减少。再如,欧美等国对中国转型过程中的“不公平”指责,按照罗杰斯的观点,亦属于伦理上的论争。国与国在外交中所提出的“和谐”“互利”“宽容”等准则,实则是伦理的原则。即便是国家的治理,仅依靠法理和法律远远不够,还需要伦理。正如伦理学家克利福德·克里斯琴斯(Clifford Christians)所说:“法律有很多管不到的地方,需要伦理来规范之。”新媒体时代尤其如此。信息技术的极端赋权,导致了民粹和极端倾向,网上网下表里不一的“双面人”增多,很多都超出了法律的管辖范围,而需要形成特定的伦理予以规范。
第四,江教授将东方伦理中的儒家伦理思想归纳为八个方面的精神。具体而言,即是:一、“仁者爱人”的人本思想;二、“以和为贵”的和谐原则;三、“先社会后个人”的整体精神;四、重视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责任意识;五、道德人格追求;六、践履道德的实践传统。对于每一个方面,他都作了发人深省的剖析,并提供了丰富的例证予以支撑。
第五个命题,伦理与媒介结合之部是“素养与行为”。对此,江教授提出了“伦理素养之塔”和“媒介伦理之塔”的理论假设。前者包括行为、思辨、评估、理解和感知等五种能力;后者包括庄重、释放、赋权三种能力,媒介伦理教育的目标正是培养这三种能力。他认为:“没有伦理原则的庄重是为做作。”
此外,江教授还介绍了自己的其他一些学术观点,如“传播即伦理”,并提出了这一观点的构成要件,让人耳目一新。作为呼应,在演讲的最后,江教授再次开展一场线上线下的参与式讨论。现场听众纷纷通过“微助教”平台,表达了对媒介伦理这一“可致命软学问”的思考与见解,并得到了江教授的总体分析和个性点评。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周荔华老师谈中国日报国际传播实践:如何通过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2024-11-14 21:27:16 -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组织开展廉政教育主题观影活动
2024-11-11 09:49:00 -
快讯 | 陈铭老师获武汉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
2024-11-08 17:51:15 -
2024年跨文化传播研究工作坊 反思与超越: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田野方法
2024-11-08 16:34:26 -
会写更会拍!武大新传人捷报频传
2024-11-06 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