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记录二十载.见证京九巨变——记武汉大学“重走京九线”暑期社会实践
2016年9月,京九铁路开通二十周年。二十年前,通车那一天,火车站前人山人海,街坊邻居奔走相告。20年后的今天,京九铁路已然成为沿线人民的幸福线、经济线、发展线。
走访老铁路工人、铁路沿线居民,实地探访铁路沿线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走京九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35名队员利用暑假组建8个实践队分赴北京、衡水、商丘、聊城、阜阳、南昌、深圳、麻城等开展调研,倾听这条贯铁路线上的光阴故事,见证铁路给经济民生带来的巨大变化。
京九线——瑞联南北、福贯沿线
都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京九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拓展了南北客货运输能力。二十年来,京九铁路多少带动了沿线经济的腾飞。
聊城站是京九铁路上的编组站,是京九铁路枢纽货物运输的核心、车流集散和列车解编的基地,它是整个京九铁路方面最重要的环节。实践走访中,聊城站老铁路工人秦老一聊到京九铁路和聊城站,感触颇深:“京九建成20年了,我作为聊城本地人,确实见证了聊城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日的深圳,早已从昔日的“小渔村”一夜成为“大特区”,而京九客运南北输送大量务工者,可以说为深圳乃至整个南部地区的经济飞跃提供了极大的动力支撑,也成为维系南北亲情动脉的重要链条。
就阜阳而言,京九开通后,其成为农民工输出大市,长年在外务工人员达到近两百万,由最早流向珠三角一带,到逐渐转移至长三角地区,再到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的出现,不难想象京九线的民生和经济意义。
在历史性机遇面前,聊城明确提出并实施“借路兴聊”战略。通过铁路,尤其强力推进旅游业发展、精心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品牌……一个富而美、新而强的聊城正在鲁西大地上崛起。
尽管受到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冲击,京九铁路客运总量今不如昔,但其地位仍不可小觑,影响难以磨灭。
正如阜阳火车站退休职工闫振在采访中所言:“可能现在许多年轻人对于京九铁路的印象都模糊了,但在我看来,说大京九线是一条利国利民的经济发展大动脉一点都不为过。”
据有关部门统计,京九建成前,衡水的GDP是20亿,而现已达到近150亿;20年间,聊城市生产总值也由1996年的196.34亿上升到2015年的2663.62亿,全市旅游接待人数从1996年的126.3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1962.7万人次。
铁路人——凝心竭力、扎根京九
一条线路的顺利运营,离不开千千万万基层铁路人的共同奋斗,他们就像“细胞”,维持京九这条“血脉”的流动。
在距离南昌铁路局不远处的一条小街道里,有着三个铁路村,村中公寓楼里多年来住的大多都是铁路工人及家属。实践队员采访到铁路工人家属赵奶奶,老伴曾在铁路上工作,三个儿子现在也分别在南昌火车站车务段、工务段、电务段工作,在这一片小区里,像赵奶奶家这种“铁二代”、“铁三代” 的情况非常多,儿子、孙子“继承”上一辈的事业,整个家庭和青春都奉献给铁路。在火车轰隆隆滚过的二十年头里,他们亲眼目睹京九铁路历史的变迁。
“儿孙自有儿孙福,都是京九铁路的孩子,孩子们选择上铁路我都全力支持,因为我知道,铁路工作是在为人民服务,所以铁路不会亏待任何一颗想要做贡献的心。”在衡水,铁道退休老职工车爷爷谈及一家人都致力于京九建设时,老人家低调而从容,自豪而欣慰。
北京机务段西运用车间付斌主任为实践队员们讲述了自己作为火车司机的故事——第一次开车相当兴奋,感觉这个职业特别神圣。“看着后边拉着的18节车厢,定员1700多人,1700多人的安全都在自己手上,便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伟大。”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客运值班员李玲玲在阜阳火车站工作二十余年,谈到她因坚守岗位而获得的道德模范荣誉时,她说:“这是制服赋予我的责任。”
在实践调研过程中,每到一处大大小小的火车站,可以看到很多正在工作的基层铁路人。他们有的年复一年的重复着检票工作,有的常年做着站台的清洁工作,有的在高温曝晒下施工改造,后背常常挂着白花花的盐渍。
在“重走京九线”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感慨到,正是这些平凡的铁路人用他们的坚守和执着为铁路事业和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
瞭望台——载誉而归、寄以宏愿
京九线开通20年来,正是中国经济腾飞迅速发展的二十年的缩影。目前,京九铁路正在迎来“高铁时代”的华丽升级。据了解,各地已开始乃至完成分段建设,商合杭高铁、合安九客运专线、北京至衡水客专等将接驳而成,最后连成一线将指日可待,京九高铁全线贯通之后,高铁动车将串联起京港两地,大大压缩旅行时间,推动沿线各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
翻开1996年的中国大事记,京九铁路通车无论如何都是当年最值得记忆的重大事件之一。
此次重走之路,历时一个多月,回望千里大京九,35名队员用视频、图片、文字等记录了20年来京九线沿线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见证了20年来京九线给沿线地区及群众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让广大在校大学生,特别是新闻学子对国情、社情、民情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了解,加强了大学生国情教育,而且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
正如实践队队长汪思语所说,“重走京九线,我们所看到的不是一条铁路线,而是这条铁路线背后所蕴含的厚重历史、技术革新、经济建设等,更重要的是观念的变迁。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铁路文化、铁路发展和铁路工作者。”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周荔华老师谈中国日报国际传播实践:如何通过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2024-11-14 21:27:16 -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组织开展廉政教育主题观影活动
2024-11-11 09:49:00 -
快讯 | 陈铭老师获武汉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
2024-11-08 17:51:15 -
2024年跨文化传播研究工作坊 反思与超越: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田野方法
2024-11-08 16:34:26 -
会写更会拍!武大新传人捷报频传
2024-11-06 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