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016-04
2016-04-26
【新新传媒季】千帆尽过,万木皆春——记第一届新新传媒季开幕式暨新新.传说第一讲
本新闻来自:SJC•本科生工作办公室
2016年4月23日上午9点,武汉大学第一届新新传媒季开幕式暨新新.传说主题沙龙第一讲在新闻与传播学院三楼新报告厅如期举行。出席活动的有院党委副书记楚静、团委书记陈菊平、15级辅导员李烽,我院毕业生、湖南卫视主持人李莎旻子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本次活动,与大家分享交流了在媒体行业内历练成长的经历。
以“千帆尽过·万木皆春”为主题,第一届新新传媒季由五大赛事——第十六届新闻先生新闻小姐大赛全国邀请赛、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北赛区)、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新新传说·主题沙龙和新新·足迹媒体素质拓展营共同组成。
开场前,15级播音班学生王怡乐和14级播音班学生张宁共同为大家献上诗朗诵《格心》,寓意着新旧媒体的相互碰撞和交融。
之后,院党委副书记楚静上台致辞,诚挚地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传媒季中收获磨砺、经验和成长,在新闻行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院团委书记陈菊平介绍了本届新新传媒季的活动内容和基本情况,作为首次尝试和创新,新新传媒季秉持着新闻院一贯以来的宗旨“做有思想的新闻人,做负责任的传媒人”,旨在为新闻院同学提供更为丰富的培养专业素质的平台和机会,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渠道,帮助新闻院的同学更好地与媒体行业接轨。
开幕启动环节,带有传媒特色的纯手工原创道具被搬上舞台,伴随着主持人和嘉宾“3、2、1,action!”的口号,武汉大学第一届新新传媒季正式启动。
新新.传说主题沙龙第一讲的开讲嘉宾是中国内地新生代女主持、我院毕业生、湖南卫视主持人李莎旻子。一袭白色长裙、黑发及腰,带着在各大卫视主持的丰富经验,李莎旻子为现场观众们讲述了自己大学时期为实现一直以来的梦想所经历的磨砺和成长。
“印象最深的是我主持湖南卫视华人春晚那一次。当我录制完《天天向上》之后临时接到了这个主持任务,当时立刻就脚一软,感觉幸福和压力来的特别突然。”当问起在主持了那么多场大型晚会之后的感受时,李莎旻子谈起了她主持生涯中的 “第一场春晚”,那段时间既要排练话剧,工作压力又很大,她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都不好,形象也不佳,所以彩排的时候就像发烧了一样,状态很差。“直到当时一个嘉宾作为何老师的临时替代,上台走位,我发现他作为替代台词都背得很熟,就想自己为什么不行,于是状态立即很神奇地恢复,很快就把台词背好了。但是一直到开场前,我都一直重复自己的那几句台词,一直在‘烦恼犹如猴子丢蟠桃、丢蟠桃、丢蟠桃。’所幸的是,开场很顺利。”李莎旻子坦言,自己有一个习惯,每次一定会背台词背到上台的前一秒,给自己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样即使出了错也不会后悔。“其实,压力就是动力,那一场虽然是最有压力的一场,但也是非常顺的一场。”
还在大学期间的李莎旻子就已经参与了多家卫视的主持和实习工作,谈及缘由,她说:“还是因为当时参加新闻先生新闻小姐大赛,遇到了我人生中最大的伯乐,他是湖北经视的制片人。”当时一眼相中李莎旻子的制片人,得知李莎旻子一直有着想去湖南卫视的梦想之后,很坦诚地表示愿意拿湖北经视的平台为她作跳板,这一点让李莎旻子很是感动。在湖北经视主持的时期,李莎旻子也有过低谷和挫折,“主持人最怕的是‘播音腔’,当时被人说‘不会说人话’,我就对着另一档节目《播报多看点》,一句一句地学,直到终于有一天,制片人说,‘今天状态不错啊’,当时真的就两行泪落下来……当时周围其实还有很多的批评和舆论的压力,但是前辈们都很照顾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制片人,帮我挡了很多我在人生中可能会经历的谣言中伤,让我得以在专业的路上越走越远。”
湖北经视的第一段实习成为李莎旻子积累专业经验的源起,来到湖南卫视后,李莎旻子做过导演助理、选手助理、热场导演,几乎所有除了专业性职位的文案岗位她都做过,“可是当我的实习期结束后,我仍然面临着没有工作的苦恼。我就和制片人说,一定要在湖南卫视待下去,哪怕没有主持人聘,当记者也可以。制片人说记者聘也很难,我说没有聘也行,但是一定想留在湖南卫视。”
一进入大学,李莎旻子就有了想进湖南卫视当主持人的明确方向。作为一个湖南人,从小就受着湖南卫视的‘熏陶’,小时候我就参加过湖南卫视的节目,叫《男孩女孩》,我就是里面缺了一颗门牙的小女孩,所以童年时期我就被父母带着上各种兴趣班、学钢琴,在别人眼里看似没有童年,但其实自己很开心。学着学着就爱上了。”谈起自己对主持行业的“执念”,李莎旻子说:“有人问我,如果有一天不当艺人了怎么办?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但是仔细想后,觉得可能会做文字和音乐有关的东西,因为这些和主持一样,很纯粹。但是其实我想的特别明白,我觉得我只能做主持,因为比脸吧比不过别人、比唱歌吧音域不广,而只有主持人这个行业,是能够靠后天努力去弥补先天的不足的。所以我能够借助自己的努力去弥补一些空白。所以我才会坚持做主持。”
最后,李莎旻子套用自己偶像的一句话献给第一届新新传媒季,“每一个小开始,都会成就一个大梦想”,希望在首届新新传媒季各大板块中付出、参与、竞争的每一位新闻人都能从这个契机出发,循着自己的新闻梦想,越走越远。(文/图 珞新传媒新闻部 张楚婕、吴亚男)
以“千帆尽过·万木皆春”为主题,第一届新新传媒季由五大赛事——第十六届新闻先生新闻小姐大赛全国邀请赛、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北赛区)、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新新传说·主题沙龙和新新·足迹媒体素质拓展营共同组成。
开场前,15级播音班学生王怡乐和14级播音班学生张宁共同为大家献上诗朗诵《格心》,寓意着新旧媒体的相互碰撞和交融。
之后,院党委副书记楚静上台致辞,诚挚地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传媒季中收获磨砺、经验和成长,在新闻行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院团委书记陈菊平介绍了本届新新传媒季的活动内容和基本情况,作为首次尝试和创新,新新传媒季秉持着新闻院一贯以来的宗旨“做有思想的新闻人,做负责任的传媒人”,旨在为新闻院同学提供更为丰富的培养专业素质的平台和机会,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渠道,帮助新闻院的同学更好地与媒体行业接轨。
开幕启动环节,带有传媒特色的纯手工原创道具被搬上舞台,伴随着主持人和嘉宾“3、2、1,action!”的口号,武汉大学第一届新新传媒季正式启动。
新新.传说主题沙龙第一讲的开讲嘉宾是中国内地新生代女主持、我院毕业生、湖南卫视主持人李莎旻子。一袭白色长裙、黑发及腰,带着在各大卫视主持的丰富经验,李莎旻子为现场观众们讲述了自己大学时期为实现一直以来的梦想所经历的磨砺和成长。
“印象最深的是我主持湖南卫视华人春晚那一次。当我录制完《天天向上》之后临时接到了这个主持任务,当时立刻就脚一软,感觉幸福和压力来的特别突然。”当问起在主持了那么多场大型晚会之后的感受时,李莎旻子谈起了她主持生涯中的 “第一场春晚”,那段时间既要排练话剧,工作压力又很大,她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都不好,形象也不佳,所以彩排的时候就像发烧了一样,状态很差。“直到当时一个嘉宾作为何老师的临时替代,上台走位,我发现他作为替代台词都背得很熟,就想自己为什么不行,于是状态立即很神奇地恢复,很快就把台词背好了。但是一直到开场前,我都一直重复自己的那几句台词,一直在‘烦恼犹如猴子丢蟠桃、丢蟠桃、丢蟠桃。’所幸的是,开场很顺利。”李莎旻子坦言,自己有一个习惯,每次一定会背台词背到上台的前一秒,给自己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样即使出了错也不会后悔。“其实,压力就是动力,那一场虽然是最有压力的一场,但也是非常顺的一场。”
还在大学期间的李莎旻子就已经参与了多家卫视的主持和实习工作,谈及缘由,她说:“还是因为当时参加新闻先生新闻小姐大赛,遇到了我人生中最大的伯乐,他是湖北经视的制片人。”当时一眼相中李莎旻子的制片人,得知李莎旻子一直有着想去湖南卫视的梦想之后,很坦诚地表示愿意拿湖北经视的平台为她作跳板,这一点让李莎旻子很是感动。在湖北经视主持的时期,李莎旻子也有过低谷和挫折,“主持人最怕的是‘播音腔’,当时被人说‘不会说人话’,我就对着另一档节目《播报多看点》,一句一句地学,直到终于有一天,制片人说,‘今天状态不错啊’,当时真的就两行泪落下来……当时周围其实还有很多的批评和舆论的压力,但是前辈们都很照顾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制片人,帮我挡了很多我在人生中可能会经历的谣言中伤,让我得以在专业的路上越走越远。”
湖北经视的第一段实习成为李莎旻子积累专业经验的源起,来到湖南卫视后,李莎旻子做过导演助理、选手助理、热场导演,几乎所有除了专业性职位的文案岗位她都做过,“可是当我的实习期结束后,我仍然面临着没有工作的苦恼。我就和制片人说,一定要在湖南卫视待下去,哪怕没有主持人聘,当记者也可以。制片人说记者聘也很难,我说没有聘也行,但是一定想留在湖南卫视。”
一进入大学,李莎旻子就有了想进湖南卫视当主持人的明确方向。作为一个湖南人,从小就受着湖南卫视的‘熏陶’,小时候我就参加过湖南卫视的节目,叫《男孩女孩》,我就是里面缺了一颗门牙的小女孩,所以童年时期我就被父母带着上各种兴趣班、学钢琴,在别人眼里看似没有童年,但其实自己很开心。学着学着就爱上了。”谈起自己对主持行业的“执念”,李莎旻子说:“有人问我,如果有一天不当艺人了怎么办?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但是仔细想后,觉得可能会做文字和音乐有关的东西,因为这些和主持一样,很纯粹。但是其实我想的特别明白,我觉得我只能做主持,因为比脸吧比不过别人、比唱歌吧音域不广,而只有主持人这个行业,是能够靠后天努力去弥补先天的不足的。所以我能够借助自己的努力去弥补一些空白。所以我才会坚持做主持。”
最后,李莎旻子套用自己偶像的一句话献给第一届新新传媒季,“每一个小开始,都会成就一个大梦想”,希望在首届新新传媒季各大板块中付出、参与、竞争的每一位新闻人都能从这个契机出发,循着自己的新闻梦想,越走越远。(文/图 珞新传媒新闻部 张楚婕、吴亚男)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致函感谢我校、我院、我院研究中心
2024-12-27 17:19:29 -
学院退休老同志辞旧岁迎新年座谈会欢乐圆满举行
2024-12-26 15:37:43 -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我院师生的文章
2024-12-25 09:23:32 -
姚曦、吴定海等著《中国超大城市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以深圳市为例》新书发布会暨“城市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2024-12-23 15:25:44 -
场景(中国)高峰论坛,154万人观看
2024-12-23 10: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