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062016-04
2016-04-06

著名传播学者陈国明教授、安然教授来我院讲学

本新闻来自:SJC•党政办公室
3月31日下午两点半,美国罗德岛大学陈国明教授与华南理工大学安然教授莅临学院233报告厅,分别带来题为“全球化社区的建构”与“多元文化情境下的跨文化适应研究”的主题讲座,讲座由我院单波教授主持。
      陈国明教授是中华传播学会的创会会长,国际跨文化传播学会的执行主席,在国际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享有崇高声誉。陈教授此次讲授全球化社区的建构,正是他在跨文化传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陈教授将全球共同体阐释为人类的一种新的文化家园,共同体要求他的成员既要具备集体观念又要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在共同目标与平等权力的基础上,将不同的身份与利益整合成一体,从而形成了自发的多元主义。陈教授用“家”的概念来理解全球共同体,将海德格尔的理念与中国文化中家的观念进行相互参照,指出家应当具备三种要素:关系(relation)、过程(process)与意义(meaning)。因此,家园意味着处于安全、和谐的关系网络之中,不断创造新的意义使得这种关系网络得以存续。而失去家园则意味着受到客体或他者的宰制,从而成为文化无根者。家的成员之间存在着边界博弈(Boundary Game),这种博弈的目的,并非争夺稀缺的资源,而是旨在让相互间的交往能够继续下去。将这种分析视野拓展至跨文化传播中,就可以形成边界智慧(Boundary Wisdom),生活在多种文化缝隙间的个体密切交流,相互汲取对方的智慧,从而使得文化隔阂逐渐淡化,走向圆融和谐的交流状态。陈教授继而沿着伦理学的脉络追根溯源,阐发自康德以来的全球伦理观(Global Ethics),为全球共同体的塑造奠定道德的准则。最后,陈教授指出了信息化时代全球共同体面临的挑战,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为传播活动提供了更方便的渠道,也带来了更难以把握的流动性。
      接下来由安然教授进行讲座。安然教授是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多元文化教育与跨文化传播,此次演讲的主题是多元文化情景下的逆向适应和双向适应。安然教授首先通过对文献的回顾指出,目前关于文化适应的研究大多关注外来者对于所处文化的单向适应,不能揭示文化适应的多重面向。因此,安然教授从自己的国际留学生课程出发,将国际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安排学生们通过共同合作来进行调研和展示。在合作过程中,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经历了最初的文化碰撞,逐渐走向相互的适应与融合。不但是留学生在课堂上适应中国文化,中国学生同样在多次交流中了解并接受异文化的冲击,增加了自己的跨文化能力。安然教授播放了学生录制的视频,展现了多元文化课堂内外有趣的跨文化交流场景,多次引发现场同学的情感共鸣。最后,安然教授从课堂实践出发,结合跨文化传播的理论资源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世界观,指出跨文化交流应当在差异中彰显和谐,从矛盾中寻求统一,从而达到动态的多元文化共存。
      陈国明教授的讲座旁征博引,恢弘开阔,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安然教授的演讲则新颖生动,图文并茂,从日常生活情境出发增进了对跨文化传播的理解,都使得在场的同学受益匪浅。在演讲结束后,同学们就全球共同体与“天下”观念、多元文化课堂的实践等问题向两位教授踊跃提问,两位教授一一予以解答。最后,单波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和评点,感谢陈国明教授和安然教授带来的精彩演讲,赞赏两位教授兼具诗意与理性的学术智慧,鼓励同学们向两位教授学习,带着问题意识来审视自己身边的跨文化现象,从而丰富自己的理论思维和跨文化经验。(张洋)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