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042015-11
2015-11-04

我院举办媒介融合与媒介组织结构转型的学术沙龙

本新闻来自:SJC•党政办公室
2015年10月30日晚7点半,主题为“媒介融合与媒介组织结构转型”的学术沙龙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一会议室成功举办。出席学术沙龙的对谈嘉宾有来自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的吴信训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崔保国教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邵培仁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范以锦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朱春阳教授。吕尚彬教授主持了本次沙龙活动。
      沙龙对谈过程中,五位教授围绕媒介融合的发展和传媒组织转型,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吴信训教授认为,今天其实已经是新媒体的时代,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传统媒体无路可走。如果传统媒体只是在固守自封,不肯迈出创新改革的第一步,不肯利用新资源、新人才,新技术来进行改变,那就难以有所发展,难以实现媒介融合。此外,要想达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真正的融合,不仅是与新技术、新人才、新思维的融合,还要与社会各个行业间(工业、农业、商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进行融合。
      范以锦教授指出,媒介融合与媒介组织结构转型的根本原因来自于传播力的影响和商业模式的改变。传播力的影响大小取决于用户的多少,用户多则传播力的影响就大。新兴媒体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用户阅读的方式。用户不再仅仅依赖于报纸、杂志这些传统媒体,大多数人都转而成为了新媒体的用户。这样一来,新媒体的传播力就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传统媒体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变革,增强其自身的传播力。
      邵培仁教授强调,现在所说的媒介融合是由政府提出的而非由市场提出。从另一个层面说,传统媒体还没有从市场竞争的角度上感到迫切的压力,可能是由于目前政府给与的补助还可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营。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传统媒体没有内在的动力去创新,而只是象征意义的去改变。邵教授还认为传统媒体不能紧盯着广告这一块蛋糕,应该从服务和内容上有所建树。
       崔保国教授对我国的媒介融合和媒介组织结构转型并没有持很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媒介融合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通常我们所讲的媒介融合其实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媒介融合,技术和形态的融合;媒体融合,商业模式和体制的融合;传媒融合,制度上的融合。而要实现这一系列的融合,关键是要有人可以去做。这就又涉及到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谁来完成媒介融合。老一辈传媒工作者接受新媒体的速度比较慢,担起重任的责任责无旁贷的落在了年轻一辈身上。但是,现在的传媒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新一代传媒人是否能担此重任仍待商榷。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培养出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朱春阳教授对如何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达成共识这一观点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当今社会我们最缺的就是共识,如何进行媒介融合,如何进行媒介组织结构转型始终没有达成共识。新媒体在其自己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顺;而传统媒体还在原地打转。今天的媒介融合,就有点变成从自主性的改革到强制性的改革上发展。想要改变传统媒体现状的唯一途径,就是内在创新机制的建立。为何我国电影行业没有出现为争夺市场你死我活的场面?我国电影业市场基本已经被瓜分完毕,不存在利益的重新分配问题。
       对谈嘉宾和主持人,在互动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辩驳、补充,并不断推进对沙龙主题的思考。这场学术沙龙为我院学生带来了一场精美学术大餐。(文字:杨雪;图片:熊敏)
       与会嘉宾专家与主持人在沙龙结束后的合照。左起为朱春阳教授、吕尚彬教授、邵培仁教授、范以锦教授、吴信训教授、崔保国教授。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