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302015-09
2015-09-30

“新汉学计划”特邀教授Mark Balnaves来我院开讲社会化媒体

本新闻来自:SJC

近日,受中国孔子学院“新汉学计划”委托,来自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的Mark Balnaves教授以我院为研究合作机构,为我院带来三场前沿学术讲座。三场讲座以比较的视野,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对以社交媒体为对象的前沿问题进行深刻而细致的分析。讲座反响热烈,获得师生点赞。

9月24日上午,在我院纪莉副教授主持下,Balnaves教授为我院带来首场讲座——《数字时代的创意产业》。“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Balnaves教授以孔子名言为开场白,以一种跨文化交流东姿态开始了学术交流之旅。

Balnaves教授的首次讲座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基于新媒介技术的互联时代,其中传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劳动力结构也产生颠覆性变化。那么我们在步入一个新的、彻底与当前有别的社会,还是一个社会关系持续建立而信息与媒介角色愈发重要的社会?他认为,我们居于一个有着界限与主权的“想象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ies)之中,单一民族国家(Nation-state)正在向以经济体为载体的市场概念转型。随后他热情介绍了自己近来的研究——澳大利亚野人谷当代创意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劳动力结构的剧变,发现在澳大利亚诸如印刷行业的颓势已难遏制,而其他创造性行业则在数字媒介的独特生态下重焕活力,分享型经济(Sharing Economy)成为大势所趋。

次日,Balnaves教授为我院带来第二场讲座——《数字人格:互联网的人性与非人性研究》,其关注中心由创意产业的劳动力结构调整转向对微观层面的技术与人性的关系探讨,其研究综合多学科成果,聚焦前沿话题,引人入胜。Balnaves教授以前德国总理夫人因其谷歌搜索上呈现的数字人格污名化而将谷歌一纸告上法庭为例,启发大家思考数字人格这个 新概念。这是一种基于数据并由协议维持以代理个体的个人公共人格模型。Balnaves教授不仅介绍了基于算法的数字技术基础及其运作机制何以建构我们的数字人格,而且以粉丝群体为例,从“接收”角度出发,概括了由此生成的“释义型社区”(Interpretative Community)。该社区的成员共享一些共同特征。

 9月28日早上,Balnaves教授为我们做了此行最后一次讲座——《一个事件,两个故事:跨文化传播时代的微信与新媒体角色》。在此他向我们展示了跨文化传播在数字时代的研究新动态。 通过“范玮琪阅兵日微博晒娃遭到批评”、“安吉丽娜·朱莉访华称李安为台湾人引发争议 ”等案例分析,Balnaves教授评述了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差异以及全球化语境下社交媒体上的身份认同危机。而通过展示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使用现况,追踪微信平台用户习性并呈现大陆版和国际版微信的发展态势,我们也看到在新媒体平台上建立和合共生的跨文化交流关系的可能性。

 在每一次讲座的尾声, 受到这些崭新的研究,我院学生都会以各种新颖有趣的问题与Balnaves教授展开互动。

三场讲座介绍后,我院单波教授为Balnaves教授颁发荣誉证书,特聘请其为武汉大学媒体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与客座教授。 

据悉,Balnaves教授是我国推行“新汉学计划”聘请高水平学术人才到我国学术机构访学以来,第一位来武汉大学进行交流的学者。他不仅拉开了我院“珞珈新闻与传播论坛2015秋季学术报告会” 的序幕,而且积极参与与指导了我院的国际留学生教学与研究交流,这正是国家全面推动高校间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现实成果。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