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15-06
2015-06-08
著名华人传播学者潘忠党教授来我院讲座
本新闻来自:SJC•党政办公室
6月3日上午9点,威斯康星大学传播艺术系终身教授、著名华人传播学者潘忠党在我院233学术报告厅举行了题为“民主商议作为话语的反思”的讲座。
讲座伊始,潘忠党教授回顾了自己与武汉大学的渊源,指出此次讲座的题目,与上次在武大开讲的第三人效果一样,都是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希望在武大同各位老师同学一起分享。本场讲座的核心议题,是探讨民主自治如何可能?与传播有着怎样的关系?潘教授首先梳理了商议民主的理论脉络,提出商议民主是一种以民众自决为基础的决策和论证模式。接下来,潘教授从传播/交往的视野来审视民主,援引潘林(Perrin)关于公民性的论述,提出思考、谈论和实践是构成公民性的三种要素,对民主交往过程的反思,正是传播学的贡献所在。
潘教授先后归纳了学界关于民主交往的三种质疑,其一认为民主参与仅是一种幻象,其二指出对话并非民主的灵魂,其三则批评谈话过程固化并再生产了社会差异。面对种种质疑,潘教授重新追溯到哈贝马斯的民主交往理论,提出决策体系与公共领域相互作用的双轨模式,通过理论的整合来思考多元社会中公共交往如何得以展开。
基于上述理论推演,潘教授提出将民主商议作为话语的反思的核心路径,呼吁在民主商议中进行自我反思,依次检视个体内在和之间的过程、构成商议的规则和伦理、构成公民主体的话语型构三个层次的问题。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潘教授提出两个实践的原则,既要以元话语的建构来展开持续的批判性参与,又要在持续的参与中建设关系型的公民集体。作为总结,潘教授梳理了商议与民主之间存在的张力,而对话语的反思,则可以作为解决这一困境的核心途径。
演讲结束后,在座师生围绕潘教授讲座的内容积极提问,潘教授一一进行了精彩的解答,现场互动气氛热烈。最后,我院单波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赞赏了潘教授深入浅出的演讲,对潘教授再次做客武大表示了真挚的感谢。

讲座伊始,潘忠党教授回顾了自己与武汉大学的渊源,指出此次讲座的题目,与上次在武大开讲的第三人效果一样,都是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希望在武大同各位老师同学一起分享。本场讲座的核心议题,是探讨民主自治如何可能?与传播有着怎样的关系?潘教授首先梳理了商议民主的理论脉络,提出商议民主是一种以民众自决为基础的决策和论证模式。接下来,潘教授从传播/交往的视野来审视民主,援引潘林(Perrin)关于公民性的论述,提出思考、谈论和实践是构成公民性的三种要素,对民主交往过程的反思,正是传播学的贡献所在。
潘教授先后归纳了学界关于民主交往的三种质疑,其一认为民主参与仅是一种幻象,其二指出对话并非民主的灵魂,其三则批评谈话过程固化并再生产了社会差异。面对种种质疑,潘教授重新追溯到哈贝马斯的民主交往理论,提出决策体系与公共领域相互作用的双轨模式,通过理论的整合来思考多元社会中公共交往如何得以展开。
基于上述理论推演,潘教授提出将民主商议作为话语的反思的核心路径,呼吁在民主商议中进行自我反思,依次检视个体内在和之间的过程、构成商议的规则和伦理、构成公民主体的话语型构三个层次的问题。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潘教授提出两个实践的原则,既要以元话语的建构来展开持续的批判性参与,又要在持续的参与中建设关系型的公民集体。作为总结,潘教授梳理了商议与民主之间存在的张力,而对话语的反思,则可以作为解决这一困境的核心途径。
演讲结束后,在座师生围绕潘教授讲座的内容积极提问,潘教授一一进行了精彩的解答,现场互动气氛热烈。最后,我院单波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赞赏了潘教授深入浅出的演讲,对潘教授再次做客武大表示了真挚的感谢。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跨越三千公里的支部联学
2025-11-17 16:05:19 -
我院教职工组队参加师生运动会
2025-11-17 16:01:59 -
学院教师与多国学者共商亚洲价值观周边传播
2025-11-14 15:02:42 -
关天如副教授获青年新媒体学术研究“启皓奖”卓越学术奖
2025-11-14 14:55:05 -
学校第十届党委第二轮巡视第一巡视组巡视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工作动员会议召开
2025-11-12 20:2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