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校园新闻

292015-04
2015-04-29

拨开迷雾,指点迷津——我院举行2014级分专业指导会

本新闻来自:SJC•本科生工作办公室
2015年4月23日上午11点,2014级新闻与传播学类分专业指导会在教四205举行。2014级新闻传播学类全体学生参加了本次指导会。与会老师有副院长强月新、广电系主任冉华和陈铭、网传系副主任肖珺、新闻系刘学和刘静慧、广告系副主任陈瑛和李小曼及学院本科生工作办公室老师。本次指导会由2014级辅导员陈菊平主持。
       强月新副院长首先上台发言。他和同学们简要地分析了为什么要进行分专业的环节,怎么看待分专业这一环节,及分专业的规则。他提出,按大类招生旨在把同学们的基础打扎实,使同学们拥有更宽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同学们在大一通过与学长学姐交流和了解培养方案,从而熟悉所学专业。在看待分专业的问题上,他反复强调,只有比较适合同学们自身的专业,没有哪一个专业比哪一个专业好。他还强调选专业须遵守两条规则:自愿选择,确定后不改;各个专业的人数尽量做到均衡,主要满足同学们第一志愿,但不排除一部分同学被调剂到第二志愿。


        随后,各系老师按照专业选择意向调查表的顺序进行了宣讲。
      广电系主任冉华向同学们介绍了该专业的学习内容。以 “做有思想的新闻人”为切入点,她强调,广电系的老师们通过专业训练、训练思维、砥砺思想来培养内容生产的人才,使学生们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具备较好的社会交流表达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媒体仍然是最重要的信息发布者,是可信度最高的信息源。为顺应技术更迭,打造全媒体时代采编播一体化的综合型人才,学院还建成了投资一千多万的数字演播厅,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训练来锻造武大广电系学生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陈铭一上台就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他的宣讲也更像是一场演说。他强调了广电行业的发展前景:无论传播介质如何变化,人类对信息的需求不变,而人们利用碎片时间获取信息,使未来5—10年视听内容的生产人才供不应求。他说,选择广电系,学习优质、精细化的专业视听内容制作,能促使同学们实现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末尾,他笑言:“快到碗里来。”
      新闻系刘学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光,提出按自己的兴趣去做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是比较重要的,当自己关心的问题有了让自己信服的答案后,自己会觉得很快乐。在专业介绍方面,他主要提出两点:一是在学习过程中,很多问题需要同学们深思熟虑;二是能力的培养需要比较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和思考,如此发现故事的思维才能成为一种本能。他说,“新闻系给大家的深思和训练技能打开一道道大门。”
      网传系副主任肖珺点明当今“互联网时代合作优于竞争”和“媒体发展融合”的两个态势,以激励同学们:无论选择哪个专业,都能有好的发展。2010级本科生、正在我院读研的研究生陈升也上台为大家现身说法。他回忆说当初的自己在茫然中努力寻找确定性,去了解不同专业的培养安排。网传系不仅有理论性课程,还有方法性课程,但最打动他个人的是十分锻炼动手能力的技术类课程。他夸赞了网传系的小班级教学和严格又体贴的网传系老师。他也坦言,如同学们所获知,网传系的学生总有做不完的作业,但这正正符合了他选择的初衷:“加入一个逼自己学习的集体。”最后,他说:如果同学们想学习制作精美的数据新闻,想成为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万金油式人才,就加入网传系吧。
      广告系李小曼一开口“讲三个故事”引起全场师生的会心一笑和热烈鼓掌。首先她提到的关键词是互联网+,她提出,在当下,互联网发展给中国的每个领域都带来变化,在这变化中,传媒的改变是最前沿的,而在座的同学们就是更容易抓到机会的新一代传媒人。她说,其实不用特意选择专业,只要做与传播相关的事,四年后,同学们薅下一个锄头就是金矿,前提是,薅锄人必须有足够的力量。而后,她又形象地以“扫地僧”及武大附中的一个包子铺六年不变专注做好包子的比喻,委婉地砥砺同学们:不管未来怎么变化,在大学四年里,同学们专心地、在象牙塔里慢慢摸索,四年后都能有好的发展。
      她说,相比老一辈,同学们的观念都很开放,但对专业的学习就显得不够用心。而她当年误打误撞选了广告专业,但因为喜欢就会努力,而努力后又更喜欢,当努力和喜欢成为习惯后,人就会有力量,就会比生活更坚韧。殊途同归,无论是选择广告学还是广告设计方向,小曼老师表明希望同学们能和每一个老师一起既学理论又学实践,让每一个同学都能骄傲地称自己是武大新闻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同学们若有所思的眼神中,她笑言:欢迎来到广告的世界。
      最后,广告系副主任陈瑛简短而有力地收尾,她说:“不管选择新闻传播学类的任一专业,只要同学们能潜心于自己专业的学习,好好地按自己的心意去奋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在本次指导会中,各位老师和学长各显神通,妙语连珠,介绍了专业间的区别和本专业的优势。同学们都认真而仔细地听和做记录,笑声、掌声不时响起,不少同学表示收获颇丰。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