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者江雨然:播种希望,收获感动
江雨然,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毕业后,毅然选择加入“美丽中国”前往云南平川山区支教两年。
美丽中国(Teach For China):原名中国教育行动,旨在联合中美两国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动员中美两国优秀青年深入中国教育资源薄弱地区参与一线教学实践,改善当地教育环境,提升教育质量。
“我并不觉得我在奉献与牺牲,而是一直在收获与成长。我要成长为一棵坚韧的树。”在云南平川支教两个月后的江雨然在微博里如是写道。微博的配图,是一株在黑夜里恣意绽放的吉野樱,恰如她在支教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毕业后,江雨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出国深造或是进入职场。志愿经历丰富的她,毅然选择了一条自己看来“更有意义”的道路——加入“美丽中国”并前往云南支教两年。虽然这条路最初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最终她还是凭着一封“言辞恳切”的家书和坚定的决心打动父母,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困难重重不后悔,“从急性子变成小乌龟”
怀抱着极大的热情,江雨然开始了她的支教工作,“第一次见学生时内心惶惶,生怕误人子弟”。江雨然如是形容初上任时的心情。
虽然教的是小学,但她并没有多少休闲时间,“备课、改作业、辅导学生都是很占时间的。”由于项目要求很严,第一次做教案时甚至改了三四遍。同时,山区的孩子们基础知识薄弱,江雨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做课外辅导。除此之外,一些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她十分头痛:“今天晚上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教一个学生乘除整10的倍数,可是最后问他8除以10等于多少,他还是不知道,旁边的学生看得比我还急。”“辅导一个学生,发现他完全不会除法,竖式步骤里的30减去28他也只有干瞪眼。问他10减去2等于多少,只见他不慌不忙扳起手指开始数,约1分钟后,他偷偷地瞟着我说‘是不是2?’”
一次,她在微博上记录到:“昨天收到的所有作业中只有10来本不用单独讲解,孩子们知识点掌握太弱,因此昨晚忧虑得夜不能寐,今天用了一个早自习加两个大课间一对一讲了,才稍微松了一口气。”虽然孩子们很喜欢江老师,还争着让她去自己家家访,但是在教学上孩子们也细数了她的三大“罪状”:上课讲课太快,作业布置太少,管理太松不够严厉。讲课太快也是其他老师旁听后给出的评价。
对此,江雨然在微博上不断鼓励自己:“我改!我要从急性子变成慢小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江雨然开始不断反思:“小学生理解能力确实要一个反应的时间,尤其是数学,而我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节奏;管理太松和我们是新老师经验不足有关;布置作业太少还是最初我的个人风格。
停电的晚自修,与孩子们一起打手电唱歌
用心付出,收获最纯真的惊喜与感动
而经过几个月的耕耘,江雨然的支教“事业”开始有所收获。孩子们的纯真让她惊喜,一个学生周记中写道:“星期六早上,我刚走出门看见一只黄色的鸟。它在树上喳喳得叫。我靠近看它,可能吓着它了,它飞走了。我想,如果我找到它会怎么样呢?”对此,江雨然感叹到:“寥寥几句让人惊讶于多么美丽、温柔、细致的一颗少女心啊,虽然她没有很多描写与修辞,但我分明看见清晨一幅美好的画面。我也想知道,若她找到它会怎样?”
同时,学生态度的转变也让她喜出望外。在对班里分数最低的孩子数次强化辅导后,孩子的数学依然没什么进步。但是有一天,当这个孩子看见江雨然的时候,这个基本没有做过家庭作业的孩子很认真说:“江老师,我家庭作业都做好了。”孩子认真的回答突然让她“心里开起了一朵小花”。
在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里,江雨然还一直收获着感动。“我的嗓子第一次哑掉的时候,孩子们上课时特别安静。还有好多人和我说,江老师不要说话了,直接写字就可以了”。还有一次晚自习,学生们突然关上灯,课代表捧着一小盏蜡烛,学生们缓缓送上一张手绘祝福卡,几个女生唱起祝福的歌谣。下课之后,学生往她怀里塞不停塞着苹果和梨,让她大为感动。江雨然还回忆道:“中秋的时候,孩子们自发举行了一个庆祝中秋的PARTY。他们总会把好多好多的水果礼物、贝壳、核桃变戏法一样变出来送给我,瞬间把‘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排遣干净。”
孩子们画的阿狸
小小明信片,照亮大未来
在江雨然的班里,全班48个学生到过宾川县城的十来个,到过下关的十个以内,出过云南省的只有2个。问大家谁知道浙江何在,众人摇头。而对于中国、对于世界更是没有概念。可是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也有着自己的梦想,他们在江雨然自制的调查问卷上写着:当老师、考上大学、当科学家等等。
为了鼓励孩子做梦,更帮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通过“美丽中国”的平台,江雨然向社会倡议给孩子们寄明信片:“这些明信片是一个窗口,一个让孩子们感觉到关怀,感觉到与世界上千万的人相勾连的渠道”。活动开始后,江雨然也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一次,一位北京的年轻母亲给每个孩子寄了一张鸟巢的照片,又特意把孩子们的照片做成海报寄送过来。对此,孩子们都非常开心,每张笑脸都迫不及待要对阿姨表示感谢。还有一次,一个郑州的班级给孩子们寄来好多卡片、折纸,孩子们竟火速自制回信回赠给哥哥姐姐。后来,她还在班里设置了“明信片君”的职位,负责保管已经读过的明信片。于是,总会有孩子问她,“老师,什么时候换明信片君啊?”“老师,都一个月了,怎么还不换明信片君啊?”。明信片也渐渐成为孩子们的习惯性期待。“我每次抱着一叠明信片进教室,全班都自动安静。孩子们每到我的早自修就会问我,‘老师,今天读不读明信片啊?’”从明信片的活动中,江雨然感叹:“人心的温度总是让人感动”。
收到的明信片
“世界上有很多黑暗面,但是当你看到孩子们治愈系的灿烂笑容,你会觉得世界还是有希望的,而你正可以呵护这些未来的光明。这大概是当老师最自豪的事情吧。”江雨然在微博里这样写道。
从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到“美丽中国”的支教老师,从武汉到云南,跨越半个中国的她走向了一个需要自己的地方,播种希望、收获感动。支教的生活带给她很多收获,她成长着,就像那株在黑夜里仍然向上追求光明的吉野樱。
(本文转自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具体详见http://manage.future.org.cn/article/65403.htm)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周荔华老师谈中国日报国际传播实践:如何通过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2024-11-14 21:27:16 -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组织开展廉政教育主题观影活动
2024-11-11 09:49:00 -
快讯 | 陈铭老师获武汉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
2024-11-08 17:51:15 -
2024年跨文化传播研究工作坊 反思与超越: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田野方法
2024-11-08 16:34:26 -
会写更会拍!武大新传人捷报频传
2024-11-06 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