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校园新闻

212006-03
2006-03-21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闻传媒发展与建构和谐社会关系研究”开题报告会

本新闻来自:SJC
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新闻传媒发展与建构和谐社会关系研究”开题报告会



3月17日,社科部在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闻传媒发展与建构和谐社会关系研究”开题报告会。



校外专家


校内专家

报告会由社科部副部长谭玉敏主持,教育部社政司魏贻恒副处长、武汉大学副校长胡德坤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许汉生、校外专家及课题组成员、部分师生出席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单波教授代表课题首席专家罗以澄教授作了课题开题报告。报告在原有基础上做了新的调整,根据项目需要补充了三位社会学专家和一位新闻学专家,增加了一个子课题,即“构建和谐社会与新闻传媒的功能及定位研究”,同时充实了研究内容,如良性的传媒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建构,特别是“三农问题”、“教育问题”“社保问题”以及其他社会冲突与传媒的文化职责;良性舆论场与社会理性、舆论监督与社会守望的关系;社会规则、社会共识、社会正义视野下的传媒资源开发;新闻传播与社会预警机制的建构;跨文化传播与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弱势群体的传播问题,等等。这些内容更加具有现实针对性。总体报告后,七个子课题负责人报告了相关子课题的研究思路。

校外专家认为开题报告学术视野开阔,把握住了课题的核心问题,方法具有可操作性,整个报告思路清晰,表达明确。同时,专家们也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方晓红教授指出,各子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有可能重复,应加以注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展江教授认为,在传媒经济的研究问题上,应多听听经济学界的意见。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吴予敏教授提出,要进一步突出关键性问题,注重对不和谐因素的分析,不回避现实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在知识创新方面,必须找到学科结合的契合点,在论述上进一步做到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的结合,避免宏大叙事带来的空泛。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系主任刘九洲教授强调,要吸纳其他未能申报成功的课题的长处,增加对传媒话语、传媒的公共通道、媒介的异化等问题的研究。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吕尚彬教授希望课题组更好地把握重大理论问题,期待课题组进行理论创新。

在校外专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互动后,教育部社政司魏贻恒副处长指出,课题研究团队力量强大,专家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有助于完善研究工作。他希望课题组吸纳专家们的有益意见,紧扣焦点问题和不和谐问题,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力争在三年内完成一系列学术精品。最后,胡德坤副校长代表学校向教育部社政司领导和校外专家表示了感谢。他认为该课题应用性、理论性都很强,也是一个具有较大难度的课题。但他表示,在课题组校内外专家的团结协作下,相信该课题研究能够在应用性和理论性两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胡德坤副校长还要求课题组认真撰写课题专著,及时提交研究成果报告供政府决策参考,既出学术精品,又为政府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咨询报告。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