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校园新闻

272019-11
2019-11-27

喜讯|我院实践队荣获团中央“镜头中的三下乡”成果遴选活动“优秀视频”奖

本新闻来自:SJC·本科生工作办公室

近日,在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共同举办2019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成果遴选活动中,我院“‘感受民族风情,探寻发展模式’当代民族古镇的生存及发展状况实践调研”社会实践团队荣获“全国优秀视频奖”。

实践精彩瞬间回顾

云南是一个民族风情多样的省份,这里居住着20多种少数民族,还孕育了丽江、大理、建水(临安)等历史悠久的古镇。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传统古镇遭受着冲击的同时也面临着大量的发展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它们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道路?本次实践走进了云南尼苏、建水和可邑小镇,通过研究它们的发展模式来对他们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多样的民族风情

本次实践地是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三个小镇的彝族常住居民占有很大一部分。实践过程中通过建筑、语言和表演等感受到了彝族独特的民族风情。

尼苏小镇俯瞰图:第二个字是虎,虎是彝族人民崇拜的图腾形象

可邑小镇景点之一“虎啸山林”同样也能体现出彝族人民对虎的崇拜

队伍在可邑小镇的合照:身后是传统彝族建筑

 

探寻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

这三个小镇的发展模式有所不同。

(1)尼苏小镇:传统建筑全拆除,按照原样仿古复建。

(2)建水古镇:发展模式:传统建筑保留+重建,保留的有文庙、朱家花园、十七孔桥等,重建的有古镇中心,目前重建为步行街。

(3)可邑小镇:可邑小镇的发展模式:传统建筑有所保留,主要发展模式为电子商务。

实践队运用了实地调研法和社会调研法,通过景点走访,深度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

人物访谈剪影


尼苏小镇夜晚的农家乐


建水古镇特色景点:紫陶街


可邑小镇的电商壁画

 

实践成果

实践队根据每个小镇不同的发展模式,所拥有的资源、发展历史、发展中的问题等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下为部分实践成果统计:

 

类别

 

数量

 

 

 

调研报告 1篇 发布在“中青校园”
人物访谈纪录片 1个  

 

风景纪实纪录片 1段 在“镜头中的三下乡”评比中位列学校视频组第一
实践Vlog 1段  

 

新闻稿 3篇 发布在“新传你和我”微信公众号
实践投稿 2篇 发布在“武汉大学学生会”微信公众号

 

在此次实践中,队员们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调研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并且在实践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实践队伍在朱家花园门口的合照

 

实践日志链接:

1.https://mp.weixin.qq.com/s/KcI8uX3QIUw8LtZXnVNtIA

2.https://mp.weixin.qq.com/s/xViuZEgTnQyml_yJSNWG_w

3.https://mp.weixin.qq.com/s/YCL8zT6ESflbnW3tXz-YiA

实践成员名单:杨爽、徐雯婷、黄欣怡、吴俊豪、王颖、黄喆铭、李尹汝、俞梦雪、李龙逸、宋兴娜、李诗瑶、徐可轶

指导老师:李烽

近年来,学院持续推进实践育人工作,院团委积极组织青年学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引导学生走近社会、服务社会,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和社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鼓励青年学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打破专业和年级限制,灵活组建社会实践团队,积极进行项目申报,精心组织项目实施。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子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增才干、作贡献。(图文:杨爽)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journal.whu.edu.cn)”。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